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残疾人与300多政要的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6:3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个残疾人与300多政要的情缘
李超洪拿着安南赠送的照片
一个残疾人与300多政要的情缘
希拉克回信
一个残疾人与300多政要的情缘
卢拉题词■酝酿编纂《世界之约》

  李超洪今年46岁,1岁起就身患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落下残疾,只能借助拐杖跛行。因为残疾,高考时,他两度超出高考录取分数线30多分,却被大学拒之门外。

  李超洪说:“教育部后来终于出台政策要求大学不得拒录残疾考生,但不能上大学

已成为我终生的遗憾。”经过40多年的残疾人生,他发现,残疾人的最大痛苦,乃是社会歧视造成的深重精神创伤。

  10年前,他编写《不残的人生》一书时,了解到了世界各国残疾人的生存状态。他说:“我只是个工薪人士,惟有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特长为残疾人事业服务。”于是,他酝酿编纂《世界之约》一书,希望通过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号召力,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进一步关注残疾人。

  ■锲而不舍感动世界

  从1994年起,李超洪开始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相关书籍了解各国在任领导人的情况、住址等。1995年,他以个人名义发出了第一批共16封邀请函。16,谐音“要顺”,结果李超洪等了一年,也没收到一封回函。

  朋友们说:“要引起国家首脑的重视,首先要打动他们的心!”李超洪决定更细致地研究各国领导人的兴趣、爱好,以及是否有残疾亲属或中国朋友或是否热心某些慈善事业等,然后根据不同对象起草不同内容的邀请函。然后他又寄出了两批共32封信。

  1996年10月28日,他终于收到了第一封回信!这封信来自耶路撒冷,以色列总统办公室主任阿瑞汉·苏曼先生代表总统魏茨曼回复道:“总统对你在伤残情况下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并为你对世界残疾人事业所作的努力深受感动,并祝愿你成功。”随信还寄来了魏茨曼总统用希伯来文亲笔签名的照片。虽然信的内容并非为世界残疾人事业的题词,但它点燃了李超洪的希望之火。

  接下来的10年里,他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写信、寄信,一封不回再写一封,被拒绝后继续坚持。李超洪的锲而不舍终于感动了世界。如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家的领导人,巴勒斯坦前总统阿拉法特、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人的签名照片和亲笔题词都汇集到了李超洪的保险柜里。

  ■政要们做出庄严承诺

  “人权事业,即人的一切权利之事业,是联合国一切职责的核心。为了给残疾人权利赋予真正的含义,我们必须为他们参与社会事务排除一切障碍。我们要更多更好地让残疾人实现他们生命的价值。”安南如是说。

  “一个社会是不是自由的民主社会,必须看它是不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无论其残疾与否。因此,联邦政府残疾人政策的中心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参与社会并过上自强、自立的生活。联邦政府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永远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如是说。

  “残疾人不但应该享有与其他人同样的权利,而且全社会应当为保护和治愈他们的痛苦的心灵而努力。凡是文明的社会都不会对那些同样拥有智慧才能的残疾人冷眼相待。”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如是说。

  “在巴基斯坦,我们完全认识到残疾人是应该得到我们特别关注的。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帮助巴基斯坦的残疾人培训上岗,以便让他们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并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的一员。”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如是说。

  最令李超洪感动的是圭亚那女总统珍妮特·贾根。1999年8月8日,世界各大媒体都发布了“圭总统因病辞职”的消息,可就在9月11日,李超洪收到了这位79岁的女总统写于8月6日的亲笔信函。她在信中说:“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我希望表达我对这个世界上残疾人衷心的支持和关心。每个国家都面临着这一问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残疾人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李超洪眼眶湿润了:“想想看,一位年迈的国家元首在辞职前夕,该有多少重大事情要安排,多少紧急事务要处理,但她竟然在百忙中还牵挂着全世界的残疾人。”

  ■期待《世界之约》问世

  现在,李超洪为之奋斗的梦想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今年9月22日,中国残联下达了《关于同意出版〈世界之约——世界首脑助残宣言〉的批复》,将该书作为中国残联“十一五”规划中的文化出版项目,列入中国残联所属华夏出版社重点图书出版计划。11月17日,2008年北京奥组委残奥部将此书列为残奥会的“重点支持项目”。

  为了这个结果,李超洪花去了所有积蓄,耗资共20多万元,卖了房子,寄居在父母家,至今还欠着10万元外债。妻子也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全力协助他。结婚16年来,他们家没添置一件像样的家具。可最让李超洪辗转难眠的是,《世界之约》若能出版,尚需200万元的启动资金。他坚信,这部汇聚了世界首脑爱心之书不会没有市场,他梦想着这部书终将作为“国礼”飞遍全球。

本报记者 田豆豆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