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吴承恩开《西游记》恶搞先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10:46 信息时报

  张旭辉 专栏

  http://blog.sina.com.cn/u/47855b470100061q

  如果要总结2006年度的关键词,“恶搞”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词汇。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将恶搞精神发扬到极致之后,近来风向一转,铺天盖地都是对恶搞的批判:

六小龄童对日本版《西游记》将唐僧拿来戏说大为不满,说“他绝对不接受给唐僧编出一夜情”;黄健翔从央视的辞职,有人居然将其缘归结于媒体的“疯狂恶搞”。

  真的全是恶搞惹的祸吗?

  时下流行的观点,大多对恶搞有所误解,面对恶搞,陈凯歌说“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黄健翔也对所谓“不怀好意”的媒体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语带激愤,很有点罄竹难书的意思。其实恶搞不是单纯的瞎搞,它是集创意、勇气以及运用PS、灌水、话痨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艺术;恶搞是一种生活理念,快乐至上、娱人娱己是终极追求。网友们对恶搞情有独钟,恐怕也是对其智慧和幽默的一面的欣赏。

  六小龄童说名著不能拿来恶搞,这话未免有失偏颇,有谁规定了名著不能恶搞暂且不提,难道吴承恩对玄奘取经经历的再创造,不就是一个恶搞的过程?原本艰辛、孤独的西行之路,凭空多了三个稀奇古怪的徒弟,八戒的出场更是让整本小说多了几分喜剧色彩。说到恶搞,王小波的小说大多数改编自唐代的传奇故事,《红线盗盒》、《红拂夜奔》等小说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虽然在王小波的笔下,李靖成了长安城里的流氓一族,虬髯客成了每日编草鞋的间谍,可也没听说有人义愤填膺地怒斥王小波玷污文化遗产啊。这些充满灵气与想象力的恶搞,是对原著的一个升华,所以,不能因为“恶搞”一词中有个“恶”字,就将其妖魔化、恶俗化。恶搞无罪,真正有罪的,是低级的恶搞。

  六小龄童说“国家应该立法保护名著”我不太赞同,可是他说“这些都是有底线的”很有道理。美国有一个系列电影《惊声尖笑》,秉承恶搞精神,极受观众喜爱,但即便是同一系列的电影,水准也有高下,第二集因为过于低俗的笑料、过于庸俗的情节,票房和口碑都很失败。其实恶搞的底线不在六小龄童那里,不在与六小龄童论战的宁财神那里,而在所有观众的心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