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宿迁官博不值一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12:00 光明网
晨曦

  我有个经验判断:在我国,一个本不错的创意或工作如果被赋予过强的行政干预色彩后,往往会事与愿违,走向预期的反面。引人关注的江苏省宿迁市官员集体网上建博一事,就再次验证了这个判断。

  很坦率地讲,我是十分欣喜地读到“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网上发帖批评部分干部陋习”这篇文章的,随后,我又以十二分的喜悦之情看到《宿迁书记率十二下属正式开博》这

篇报道。领导干部在网络建立博客,如方法得当,无疑开辟了一条联系群众的新渠道,这绝对是新形势下改进工作方式,加强与群众联系与沟通的一个新举措。不过,我对张新实书记“开了博客不一定每天都发表言论,但一定要主导一个地区的主流舆论”这句话不敢苟同。主导一个地区的主流舆论,这岂不是通过舆论造势的方法,在博客上形成一个腔调、一种声音?如这样去做,博客岂不变成党委政府的另一种舆论传播工具?这种众口一词的官博,它能得到群众认同,达到与群众交流吗?带着这种疑问,11月25日我特意登陆了“网上宿迁”的《绿都博客》。这是宿迁市政府专为该市党政官员建的一个博客群,上面包括市委书记、市纪委书记在内,十五个有名有姓的干部中,有12名撰写了博文,其中市委书记张新实发文最多,共12篇;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书记钱绪军3篇;宿迁市卫生局长葛志健等五人各2篇;宿迁市委纪委书记沈成等五人各1篇。在内容上,我果然发现一般博客不可能存在的三点不足:

  第一、 不见博友(群众)留言,也不见博主(官员)回复。换句话说,该博客没有形成互动,也看不出与他人的交流,呈典型的封闭状态,是自我写作、自我阅读。

  第二、除张新实书记的博文以外,其他都带有应付痕迹。钱绪军书记共撰写了三篇博文,但博客显示的建立与更新时间都是11月23日。这就是说,三篇文章都是写好后同一天贴上博客的。卫生局长葛志健的两篇博文,发布时间都在11月25日。人事局副局长龚和的两篇博文同样如此,只是时间略早两天,为11月23日。另外,博客首页并不见对博主基本情况的介绍。这就是说实名也只是对本地熟悉的人而言,对不熟悉或宿迁以外的人士来讲,人们并无从了解博主的身份和工作,所以有针对性的建言献策也只能是一种假设。

  第三、内容口味单一,造势太浓。综观十几位官员博客可以发现,他们的博文大都是针对市委书记博文所作的“表态发言”或“学习体会”,少有个人独到的认识见解或内心思想,舆论的统一性很强。不妨摘录几篇文章标题供大家判别:《树文明新风建和谐机关》、《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培养文明礼貌习惯》、《领导干部要做文明行为的楷模》、《领导干部要做城市文明的示范者、实践者、推动者》。除此之外,其它博文则全部是把业务工作方面的文章转贴在博客上,如《策应省委特殊扶持政策,谋求人事工作更大突破》、《宿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讲坛活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质监工作如何提高服务经济有效性的思考》等等。内行人一看就知,这是典型的官样文章,没有丝毫的个性特征,哪是什么博文啊!

  众所周知,博客是个人心声在网络上的再现,是一种电子日记或电子记事本。博客的引人之处在于真实。我很难想象把博客定位在“政务之声”上官员们会真实起来,而且还达到了解下情的目的。我也怀疑这种做法那些官员真感兴趣,真能坚持下去。另外还有一点,据了解,目前我国多数官员并不知道博客为何物,还不懂得用这种方法实现沟通的基本技巧。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他们仓促上马去开博客,现实吗?

  这里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博客沟通共鸣效用的真正发挥在于言为心声,说心里想说的话,以平等的心态与人交流,但在目前官场生态下,有几位在职官员敢亮明身份在网上与群众“掏心窝子”?换句话说,在官职尚未卸去之前,讲真话他们需要穿上“马夹”做掩护的,而目前赤裸着身份,加之又无兴趣,他们也就只好以官话、官文去应付了。所以,宿迁官员以集体亮相这种一窝蜂的形式统一建博,就象在贫困农村统一建造别墅,尽管用意很好,但得到的只能是热闹一场,来点轰动效应。总之,宿迁官博不值一读,如不从方法、内容上改进,生命力一定不会长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