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让“新三好”保持精神奖励的纯粹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12:00 光明网
慕毅飞

  中小学以“德智体”为标准,评比了几十年的“三好学生”。由于“德智体”看重的是学生的在校表现,评出来的“三好学生”,有可能是“双面人”。这些学生,在校是“三好生”;到了家里,就会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社会上,则有可能缺乏爱心,漠视公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三好生”失去了应有的表率、示范作用。为了拒绝“双面人”,不少地方废止了“三好生”的评比。

  基于“儿童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的德育理念,从去年开始,武汉尝试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好孩子)”为评价标准,开展了“新三好”的评比。“好公民”包含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社会公德、社会实践,其中除了爱国、诚信、关心周围的人、爱护环境、参加“创新素质实践”外,还要文明上网,慎交网友、不进营业性网吧等;“好学生”包含学习习惯、团队精神、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具体的还有穿着合适、会自我保护、珍惜自己的名誉等;“好子女”(小学生则为“好孩子”)则包含孝亲敬长、自我服务等,其中除了孝敬父母、放学按时回家,还有不能攀比、乱花钱。因为“好孩子”和“好公民”的评选需要得到家长和社区的首评,一年多来,不少学生改变了过去“双面人”的现象(11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中小学生可塑性强,有待定型;上进心强,不甘落后;模仿力强,易于引导。废止“旧三好”的评比,如果不能代之以新的榜样示范,肯定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武汉的尝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的新标准,从所涉及的范围看,囊括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个领域;从所提及的要求看,考虑了社会转型期生活多样化的诸多特点;从所取得的效果看,收到了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初步成效。

  但“新三好”能否拒绝新的“双面人”?这仍然是个问题。为了使“新三好”避免“旧三好”的尴尬,必须确立一个制度前提,那就是剔减附加在“三好生”评比之上的功利负担,不要轻易跟升学、保送、奖学金直接挂钩,让“三好生”的评比保持精神奖励的纯粹性。要知道,在有可能影响升学、保送、奖学金的评比面前,要保证“新三好”评比的客观、真实,难乎其难。来自家长与社区的评比难免走样,由同学和老师进行的评比也很难公正,“新三好”就会造就新的“双面人”。万一“新三好”的评比有了猫腻,积极的引导,就会蜕变成消极的误导;纯正向上的示范,就会演变成藏污含垢的交易;幼稚美好的心灵,就会从小打上扭曲变形的烙印。如果这样,“新三好”就会重蹈“旧三好”的覆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