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主事胡同的流年碎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0:41 大河网-河南商报

  

主事胡同的流年碎影
张大维施义举小胡同方扬名

  主事胡同是东大街南边的一个小胡同。胡同虽小,名气很大,皆因它与明清两代的两位主事有关。明朝、清朝的部主事是个啥官职呢?有必要说说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明、清时中央官制基本沿用唐宋时的三省六部制。在省的设置上略有变化,六部制

比较稳固。明清两代虽也设内阁,但比较虚,六部的地位和职能得到提高。明洪武时,废中书省不设丞相,皇帝直接处理国家政务,指挥六部。各部又设若干司,郎中为一司的长官,员外郎次之。员外郎以下设主事这个职位,官阶为正六品。一般情况下,士人考中进士后,凡录用进入中央机关的,都要分部办事,须先补为主事,然后政绩卓著或有功者方可晋升员外郎、郎中。部主事属于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吏,既可以晋升为郎官(员外郎、郎中),也可以下派到州、县去做知州、知县。

  郑州的主事胡同位于老城区中部偏南,在管城回族区东大街路南。南北走向,南起书院街,北至东大街,长约250米,宽6米,是一居民区。这条街从前是唐子巷东头向北至东大街的一个拐,往南是一个死胡同,不通纸坊巷(即书院街)。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街上人也不知道该咋叫的无名小胡同。

  明朝万历十九年,当地有一位仗义疏财,热心公益事务的张大维,他看到街坊邻居因此胡同向南不通而要绕道很远才能到南边的街上,就捐钱买下了这块地,把这半截胡同向南打通,使小胡同直通纸坊巷,这下子,街上的居民可就出入方便了。这街道上的居民们打心眼里感激张大维的善行,就把这个胡同叫张家义巷。明万历二十四年,经公众要求,郑州知府派人刻《郑州创开义巷记》石碑嵌于对面路南的一堵墙壁上,表彰张大维行善好施的义举,倡导乐善济人、急公好义之精神。从此这个小胡同就名扬郑州了。

  两主事结缘于此

  明朝万历三十八年,世居郑州圃田,官至户部主事,历本部广东司郎中的阴化阳迁居于此。阴化阳少年时就以勤奋好学出名,才能超群,学问精深。他曾经做过叶县县学教谕,负责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后以京官身份去溧阳县做代理知县,任期届满,晋升为户部主事,历本部广东司郎中。他做官期间,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为民办实事,政绩卓异,口碑很好,且为官正派清廉。后来虽急流勇退,回乡赋闲,因其德高望重,街邻们都很敬重他。这小胡同因有高官居住,名声逐渐大起来。

  斗转星移,事有机缘。清朝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被录用为礼部主事的孟滢(1827~1905年),也把家从盐店后街搬到这个胡同。孟滢幼年勤奋上进,刻苦好学,有才气,学问又好,同治六年考上优贡,同治十二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中进士,用为礼部主事。先前,他做过汝州、太康等县县学的教谕。后来又做过四川奉节县知县,湖北罗田县知县、云梦县知县。他能深入乡村民间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和治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惩治恶棍害民之徒,雪民冤案。政绩卓著,民众称颂。上司嘉奖云:“如此作吏,江汉之滨,可无冤民。”发出通知,要求七十余州县的知州知县向他学习。后来,他任甘肃安化知县,在任期间,创办高等小学,学校经费不足,他捐廉补助。凡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他都身先士卒,带着去干。当时在地处西北偏远、闭塞、经济落后的甘肃实施新政,他是第一人。

  有明朝、清朝两位主事官先后来此巷安家,高官名人效应立即就显出来了,叫张家义巷的人渐少,叫主事胡同的人渐多,因此主事胡同的名就叫开了。后来官方尊重事实,顺从民意,给予认可。这街名就一直使用到今天。

  记忆中的主事胡同

  在这街上居住,生活在这街上,以其品行、言行或作为,给这小街增光添彩,值得当今的人和后来的人记住的人物还有许多。

  阴善继,生性孝纯宽厚。母亲年轻守寡,带着四个孩子。他是老大,特别善解人意,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为母亲排忧解难。他幼年勤奋好学,饱读经书,16岁时考进官学。道光二十年中举人。他的文才和名声由近及远慢慢地传扬开来。荥阳县曾聘他去做汴源书院山长(官学的校长兼教授)。他做了三年,慕名而来投师于他的青年学生有三十多人,他既授业解惑,又教他们如何做人。后来设帐于家,开办私塾,他的三个弟弟就都跟他上学。不久,他的二弟善述在乡试中考取举人。三弟善元被录用为恩贡生,四弟善承经考试被荐为岁贡生。恩贡生、岁贡生都是贡生。在当时,生员学业优秀,经本省学政选拔上报朝廷,送入国子监读书的人就叫贡生。

  光绪元年礼部选拔任命他为睢州学正,即州里主管教育的官员。当时他年已七十,仍恪尽职守坚持做了三年,留下了好口碑。著作有《梧竹斋诗集》《梧竹斋文集》。他虽然是朝廷命官,然而并无官僚习气,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热情,尤其是乐于教育事业,积极致力于传播知识,因材施教,培育人才。

  他的儿子叫阴玉蟠,副贡生,善书法。曾随父前往睢州学正署协助父亲做教育工作,他教书很得法,有一套自己的经验。他46岁时在自己家里开办私学,慕名前来求学的人很多。他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桃李满天下。父子二人似化雨之春风,用心血和智慧传播知识,悉心教书育人,造福邻里和街坊,堪称功德无量。街因人而扬名,人又因街而永存。

  这些陈年旧事发生在小街上,对小街及小街上的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这小街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图文老郑州·老街道》主编孟宪明作者蔡豫吕华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夕阳下的主事胡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