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寻海口现代的“司马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3:00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追寻海口现代的“司马迁”

  这些是从90年代开始编写的不同版本的未定稿。前面一套才是正式出版的《海口市志》

  

追寻海口现代的“司马迁”

  海口市史志办林明主任讲述《海口市志》编撰的经过

  

追寻海口现代的“司马迁”

  海口市志几易其稿,大修改10余次。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得志不修志”是史家学者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因为他们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落。为了把历史记录下来的理想,他们在故纸堆里、在现实中去寻找记录一个地域曾发生的事情,不仅要经历“辛苦、艰苦、清苦”的考验,抵御外面繁华的诱惑,在喧闹的人群中静下心来修史,还要耐得住常年的寂寞,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历史守望者……

  海口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者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付出辛苦的劳动和青春年华,只为了能够将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录下来,让人文变迁留在纸上供人阅读,尽管他们被称为海口现代的“司马迁”,尽管人们留下了完整灿烂的历史记录,但历史却不一定记得他们……在这部史志形成的背后,同样有着许多并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秀英港”由来小妾之名?

  刚见邢维雄,他便讲了一个故事,“你知道秀英港名称的来历吗?民国时期的海南还归广东省管辖,有一个广东军阀名叫陈济棠,他有一个小妾名字叫莫秀英,非常迷信的陈济棠找人算命,算命的人告诉他莫的八字和他很合,会给他带来好运。打过几次胜仗的陈济棠便认为自己的运气都靠这位姨太,更加宠爱她,在海口修建码头命名时就选择了这个小妾的名字———秀英港。”

  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的邢维雄讲起故事来非常有吸引力。但他随后便话锋一转,“但这是假的,是野史,因为根本就找不到证据证明这种说法!秀英港早在陈济棠之前就已经叫这个名称了。地方史志在过去称为官书,修志是很严肃的,在编撰史志的时候,没有证据证明的资料是不予取用的。”

  今年68岁的邢维雄是海南省史志界的老同志,多年编撰修订史志的经验,使他在退休后被海口市地方史志办返聘回来,对《海口市志》的编修评审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培训出数百名史志编撰者

  王海云已经做了21年的海口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副主任,这个职位很特殊,因为在一开始就没有设立正主任,王海云就是最早负责人。众手成书的《海口市志》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参与,由各个单位提供初步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海口市数百个单位资料进行初步收集的重任就落在了王海云的身上。

  这一修史的重要环节需要史志工作者去找各单位的人进行配合。但工作刚一开始时就遇到了困难,这种要各单位出人出力的事情,许多人并不是很配合,王海云不得不到处找人讲述修志的重要性,他先后跑了100多个承编单位进行组织发动。而好不容易找到一些提供初步资料的史志记录员,又发现他们根本不懂怎么收集怎么记录,有的写成工作报告,有的写成流水帐,有的写成随笔。王海云不得不开设培训班,对这些记录员进行培训,告诉他们怎样进行选择材料,同时记录的格式一定要规范,严格按照编撰史志的“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进行记录。

  当这项工作完成后,王已经为海口市培训了数百名史志记录者。而他本人也应各单位之邀,编撰了《汉珠崖郡首府遗志研究文集》、《海口市民政志》等大量的专业史志类书籍。今年51岁的王海云是海南省万宁市人,编撰了《海口市志》的多篇文章,作为海南屈指可数的先进史志的工作者之一,这些年的工作为他留下了值得纪念的回忆,也留下了一个后遗症———有些谢顶,因为这是史志工作者的“职业病”。

  192张图片让史书“活”起来

  传统的史书是没有图片的,线装竖版的老式史志虽然显得古老庄重,却很难用读图的形式很直观地了解到历史,《海口市志》则配用了192张图片,艳丽的色彩让史书“活”了起来。

  在海南师范大学读过中文,又在华南师范大学学过美术专业的韩林就是《海口市志》图片的负责人。他对史志配图片的意义有独到的见解,“配的图片要文盲看了也能懂,外国人看了也会留下印象,本地人看了能引起回忆。一些文字不好表达的或是很难表达的,例如古旧的建筑等,完全可以通过一张图片表达出来。”

  但许多老图片老照片并不好找,韩林不得不到处寻找老摄影家,到处寻找出版过的画社、档案,市志中“海口知识青年下乡”等照片就是海南图片社的负责人蔡志强向韩林提供的。此外,近期海口的情况还需要韩林亲自用相机拍摄,为了给市志配一个好的封面,他要赶在5、6、7三个月里对南渡江出海口处的沙滩海景进行拍摄。而给市志带来立体感的图片又颇有讲究,要求图片具有整体性、完整性,既要配合文字又能独立表达含义,韩林前后修改选择7次才最终定稿,图片里各届领导对海口的关怀、老建筑的优雅、现代生活的明快节奏都得到了表现。

  由于史志的特殊性,图片集中在了《市志》主要内容前,没有采取“随文图”的形式。而海口市志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将史志工作者入图,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的图片中,海口的史志工作者就站在旧址门前观瞻。这是韩林的巧妙设计,因为这样的图片需要有人物衬托才显得生动,既不影响正常的构图,又可以让史志工作者入图,解决了几千年来史家只留名不留像的遗憾。

  一种使命感在召唤我们

  修史志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其中的艰辛甚至是纷争是常人所不了解的。2002年曾召开《海口市志》审稿会,在会上省志办就市志审稿提出11个方面29个问题的修改意见,会议达成按省志办意见修改志稿的共识,但具体修改在会后没有得到落实。此外,一些学术之争非常激烈,例如被称为汉文明在海南源头的汉珠崖郡郡治遗址存在“龙塘说”和“遵潭说”两种意见,专家学者一直争执不下。正是诸如此类的分歧和一些其它原因令《海口市志》迟迟不能出版。

  2004年6月18日,海口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上任了一位新的主任———林明,他刚上任就要面对学术纷争极其激烈的局面,38岁的林明显得很精干,在省志办的指导下,他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听取大家的不同意见,同时进行科学的取舍,终于在学术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学术氛围。作为《海口市志》的最后总纂、修改、送审阶段的负责人,林明要对不确定的资料还要安排组织重新收集,在那段时间里他对《市志》审校共改错、调整删补近6千多处。全书结构由大编改为小篇,“大事专记”取消,修订后的市志更为完善更为权威。

  史志工作浩繁的劳动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同样没有放过林明,再加上作为办公室主任还要管理20多位工作人员的后勤工作,在几个月时间里林明的头发就不断变白。许多不理解他的人质疑他为什么要做这么辛苦的工作,林明的解释很简单,“史志编撰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是一种使命感在召唤我们这样工作。”

  “解密”《海口市志》

  2005年出版的《海口市志》显得很特别,这是海口有历史以来的第一部史志。偏重于历史传承的国人历来都注重修志,因为修志可以“资治、教化、存史、兴利”,但海口在历史上三度设市却未曾编修过市志,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尴尬。1985年1月,根据国务院批转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撰工作领导的报告》,海口市委下文成立海口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当年11月,王海云任海口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开展修志的前期工作。

  《海口市志》上溯秦汉,下讫1996年,总跨2000余载,共约300万字,丰富的文字史料和口碑资料全面详实地记述了海口市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人文的历史和现状 。《海口市志》的编撰共分三个阶段,1985———1988年为组织发动阶段,1988———2004年为总纂、修改、送审阶段,2004年6月———12月是《海口市志》送审、出版阶段。

  《海口市志》是迄今为止有关海口情况最全面的一部著作,而以后的史志编撰将越来越难,海口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介绍,由于社会更加开放,单位不断增加,收集资料变得愈加困难,以前跑一趟工业局(现已取消)就能得到整个工业情况概况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这对史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海口市志》的下限是到1996年,目前海口市的史志工作者正在编撰《海口大辞典》,涵盖了过去和最近几年海口市的情况,这是史志工作者贡献的又一部史志性著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