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差异下的《新结婚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3:05 中国青年报

  

  

差异下的《新结婚时代》

  王海鸰: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本应窃窃私语

  ■本报记者 郭韶明

  王海鸰对城乡婚姻的深入思考,源于《华尔街日报》的一位女记者。

  2004年底,《中国式离婚》热播。在接受采访时,女记者突然问编剧王海鸰:“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城乡婚姻?”

  一句话,如同一根火柴,点燃了王海鸰生活积累的柴火。

  “生活在其中,反而容易灯下黑。”王海鸰这样归结外国记者的发现。在此之前,她已经耳闻目睹了太多城乡婚姻的痛苦。

  王海鸰对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人印象深刻:一对夫妻,男方来自农村。从结婚那天起,两人就为是否回农村过年打架。有了孩子后,孩子每年回农村都会感冒一场,更加深了夫妻之间的矛盾。终于,孩子上了大学,两人商议:“离婚吧!”

  女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年年回家才能显示对父母的孝敬。男人更无法认同,我的妻子为什么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如此轻视。“婚姻到了仇视的地步,与城乡差异密切相关。”

  电视剧《新结婚时代》讲的就是城乡差异化背景下,两种家庭背景、两种文化观念下发生的一场“门不当户不对”的错位婚姻。这是王海鸰编剧的《婚恋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牵手》、《中国式离婚》。

  “你嫁给了他,就是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剧中顾小西母亲的话犹在耳边,王海鸰却告诉我,“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本应窃窃私语,任何人都不该横加干涉!”

  这就是王海鸰眼中新旧结婚时代的不同。不知道“旧”,就无所谓“新”,王海鸰自己也经历了新与旧的冲突。

  1988年王海鸰离婚时,曾感到过自卑,尤其是对孩子。院子里经常有人不怀好意地问孩子:“你爸爸呢?”言下之意,离婚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当时,王海鸰还认识一位舞蹈演员不想生孩子,怕身材走样。结果所有人都怀疑她“生不了孩子”、“丈夫有问题”,流言蜚语逼得她先怀孕,后又自行流掉。只是想告诉众人,“我能生,只是不想生”。

  有了这些生活细节的积累,才有了剧中建国和小西的“过年大战”,才有了小西拼命强调的“不想暴露不能生,宁愿不想生”。

  虽然如今婚姻已经呈现多元化,无论是单身、不生孩子,还是同居,都得到了认可。但是在老一辈看来,婚姻却承载了太多本不应承载的东西。“我想通过新旧两种观念的碰撞,传递我对城乡婚姻的思考。”

  而这种城乡婚姻,在北京是相当普遍的。王海鸰一直“关注当下,关注城市中主流状态下生活的人,尤其是白领”。这次之所以选择白领中的一个特定类别——城乡婚姻,原因在于,“北京大部分中青年精英都是外地人,外地人中又以男性居多。所以,无论网上还是现实中,我听到了太多城乡差异下男性的愤怒声音。”

  “差异化必然会带来如此剧烈的磨合吗?有时差异化还是彼此靠近的动力。”我问。

  “磨合是肯定的,但不见得都剧烈。哪怕没有城乡差异、文化差异、贫富差异,一样会有磨合,大到观念传统,小到生活习惯。”

  王海鸰的六个姐妹中,只有老二嫁了农村老公,看似不般配,结果只有她过得最好。

  “您认为他们相处的秘诀在哪里?”

  “我想是各自作些妥协让步,尽力向对方靠拢。差异并不一定都带来剧烈的冲突,关键是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网友曾指责王海鸰不负责任,说看了《新结婚时代》,女友不想和他结婚了,因为他来自农村。王海鸰对此的回应是,“只有当你女友看了《新结婚时代》,依然想跟你结婚,结婚时机才是成熟了。”说到这件事,王海鸰有点儿激动,“任何事情都应做好最坏的打算,成功的概率才会最高。如果一开始就希望过高,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头破血流。”

  “您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恐婚?”

  “相反,我认为我的作品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恐婚,其实是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在犹豫,这时不妨判断一下、徘徊一下。”剧中之所以强化婚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波折,其实是在给年轻人提供间接生活的机会。

  在王海鸰看来,没有经过婚姻的爱情是相当脆弱的。年轻人往往对婚姻寄予很高的期望,而实际上,面对生活,婚姻不仅脆弱,而且近乎残酷。“我建议不要在爱情炽热的时候做决定,进入婚姻之前一定要慎重。”

  “那么,什么时候才算做好了充分准备呢?”

  “可能永远也没有做好,那就不结婚好了。结婚并不是唯一选择,如果自己没有思想准备,为了别人强行进入,要比徘徊在外要沉重得多。”王海鸰再一次提到自己,“当初我自己结婚就是虚荣,觉得同龄的都结婚了,就我没结,多丢脸!”

  其实,“婚姻是一种生活形式,非婚也是一种生活形式,应该得到同样的认可”。

  带着成长背景烙印的二人世界

  ■邵果

  《新结婚时代》中,顾小西用自己的钱买了二手标致206送给何建国时,我爸正好来电话:“你们买车还差多少钱?”我炫耀地转头宣布这个消息,老公却推了我一把:“不要威逼利诱让我为你做牛做马!”

  呵呵,不要误会,我们不是剧中“门不当户不对”的翻版,只是,双方成长背景的差异足以让我们在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上反目。

  我的父母是无私奉献型,注定了我是没心没肺型的。

  如同小西,我认为生了我的父母,就应该给我全部的支持与厚爱,如果没有做到,应该感到惭愧才对。从小我就有一个理论:只有先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才能免责。

  所以,迟到了我会怪罪“为什么没有叫我起床”,忘带东西了会抱怨“为什么不多加提醒”,近视度数升高会疾呼“为什么不早点重视”,感冒了又会声讨“怎么不预报天气”……

  我和父母关系亲密得三天没联系就如同丢了什么,这种亲密带来无数的往来,比如他们过来,我们过去,摸准脉搏,有难必帮。

  老公的父母则是不闻不问型,也注定了他是独立自主型。

  与建国相同的是,老公认为父母供他大学毕业就是任务完成,不再有义务给他任何支持。作为男人,他必须支撑起自己的事业与家庭。

  所以,他从来不向父母要求什么。即使父母问起,他也说:“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在许多重要事件上,他的父母几乎置身事外,他们永远不知道我们特定时段有哪些需求。

  我的父亲从政,家中一切开销母亲做主。母亲从来都是大大咧咧,没钱了向父亲开口,有钱了和我一起出去购物玩耍,每次成绩好还能得到一笔不小的奖励。沿袭母亲,我早就习惯了开销无节制。

  老公的父亲是会计,家中一切程序也在计划的轨道上运行。沿袭父亲,老公也习惯对家中现金流量做严格的计划与控制。他要记账,要做利弊分析,要规划家中添置,要避免不必要的开销。

  在家庭带给我们的烙印中生活,注定了我们俩也如同建国与小西一样,充满了磨合与冲撞。

  在他计划的道路上,我总在无意识地一路拆台。比如完全想不起当天花了哪些钱,到月底账目一团混乱;比如在家中积攒几个月都用不完的化妆品、洗浴用品,在零食柜里储存一个月都吃不完的食品,在衣柜里积攒在各种店里买来的有时自己都不记得的服饰……

  他总在不厌其烦地重复:流动起来的钱才是有价值的,这种储存是计划经济下物资不足的焦虑体现,叫做“物质紧缺妄想症”。我则口诛笔伐,叫他“法西斯”、“京城第一抠”,非要等最后一颗糖、一粒米消耗完才会抬脚进超市。

  矛盾总在时时爆发。几个月前,当我用装修剩的最后一点钱大肆买了久违的化妆品和包包,他怒不可遏地咆哮:“万一工资到账晚了怎么办?又厚着脸皮找你爸?!”

  “这有什么!”我不以为然,他摔门而去。

  “小西不就是你嘛,总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所有爱她的人!”这是老公一年多来陪我看的唯一一部电视剧,只是,他的意图显然不是欣赏,而是释放,释放所有对我言论及行为的不满。

  “建国难道不是你,恨不得把赚的钱永远揣在手心。根本不知道情调与品质为何物。”

  “那我们也AA吧,我永远不管你了。”

  “好,AA就AA,可以体验一下彼此送辆汽车、调调钢琴的惊喜。”

  当晚,我们拿出账本开始分赃,当老公用一如既往的口气说:“你没有节制,我留个零头,其余是你的。”

  我突然间心头一热,一把把账本推过去:“从此心甘情愿被你管。”

  她不过是掌握了遥控器

  ■叶倾城

  门不当户不对的姻缘到底有没有幸福——谁也不敢说。

  旧社会留下来无数的“后花园小姐赠金,穷书生高中状元”的故事,成功克服了门第问题的新郎新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然而谁没看过《红鬃烈马》呢?千金小姐王宝钏嫁了穷小子薛平贵,他去打天下,把她安然地丢在寒窑里,像忘了一袋速冻馄饨,在冰箱里地老天荒。他功成名就再来找她,受尽委屈的王小姐对小薛一句批评也没有,反而极力赞扬第三者代战公主的美貌:“王宝钏低头用目看,代战女打扮似天仙,怪不得儿夫不回转,原被她缠住了一十八年!宝钏若是男儿汉,我也在他国住几年。”她原谅了他,原谅得如此彻底。她明明是下嫁,却比高攀还要委屈,更加做小伏低。

  这冷飕飕的不平等被我们推给时代:当时的戏剧观众主要是男性吧?戏剧必须顺应他们的道德观,他们希望看到女性三从四德,王宝钏就别无选择;他们乐于三妻四妾,薛平贵就享了齐人之福。

  然而此时此世了,世界也并没有翻过来。周围多的是城里姑娘嫁农村男孩的。有恩有爱有打有吵,却也都有一些致命伤:因为用马桶冲不冲水、新生儿到底包不包蜡烛包、过年去谁家不去谁家……有时候,星星之火烧毁了整个家庭。而不止一次,创深痛巨的阿姨含泪对我说:“以后嫁人,不要嫁农村的。”当然这都是偏见。谁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村出来的。可是三代之后,泾渭已经分明了。

  而那嫁了王子的灰姑娘呢?我有一个美貌的女友,年纪还轻着,就嫁了一个有钱人。男人是儒商,有钱有势也有文化,也宠爱她——只是这宠爱,比较接受对花对鸟对虫对鱼,就是没有那份平起平坐的尊重,愿意给她买金买银,但不太肯把财权交给她。她苦笑道:“是的,一切开销他都会负责,但是——吃一次肯德基还得开发票实报实销,这是什么滋味?”

  说来说去,不过是钱在作怪。有钱、没钱、想钱、不要钱,都是各种各样的困难。最近上映的《新结婚时代》,城里小姐固然也有妇德,但是水做的不是铁打的,非常有限,而农村公婆既不讲理也不讲礼,要钱的时候狮子大开口,要脸面的时候则把其他人的脸面放在脚下踩,间接杀了自己的孙子——万恶的刽子手;直接毁了儿子的婚姻——罪不容诛。大结局是城里姑娘与农村小伙儿重归于好,但前提是农村小伙儿做了诚恳的解释,城里姑娘以圣母般的宽容接纳了他。

  这不说明什么,这只说明电视剧是给女人看的。当她们看《新结婚时代》的时候,情不自禁把自己代进去,看到小西的温柔善良,她们觉得就是自己的写照;看到丈夫的一心护父母,那更是恨不得捶胸顿足:“我家那口子也那样。”婚姻中的不如意,与公婆有过的小小口角,都得到了释放。

  但是真实生活中的婚姻,能这么大团圆吗?不不,女人不过是掌握了遥控器,得到一部或者几部讨好她们的电视剧。不过如此。

  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叫婚姻

  ■冯雪梅

  顾小西掰着指头谈自己的婚姻感受,她终于明白自己并不是丈夫何建国心中最重要的那个,更不是唯一。排在她前面的有何建国的父母:做儿子,绝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不能忘恩负义;有何建国的哥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手足之情斩不断,衣裳却可以常换常新;还有何家村的父老乡亲:他是他们村的大学生,村里的“北京人”。父母、兄弟、乡亲,哪一个分量都不轻,加起来,绝不是顾小西能轻轻巧巧胜过的。

  以为爱情能战胜一切,不过是热恋中昏头昏脑的一厢情愿。梦醒了,你所要面对的不是爱与不爱这样飘忽于云端的精神享受,而是一桩桩一件件你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给不给公婆钱盖房子,帮不帮大伯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替不替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争坟地。

  总之,你不是嫁给了某个人,而是嫁给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话,在顾小西结婚之前,她母亲早就说过,可所有洞悉世事的老生常谈,都抵不过爱情降临时的来势汹汹。

  《新结婚时代》再次证明了“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这个古老命题。它选择了最为典型的城乡差别,以种种冲突来论证婚姻关系的复杂。实际上,即便没有“教授闺女”和“农民儿子”的强烈对比,两个人,两个家庭(家族),两种文化背景,也足以令我们在构建婚姻围城时,负重前行。

  婚姻,首先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关系。家之所以为家,就是让各人都卸下了伪装,赤裸相对。人性中的那些个弱点、缺陷,暴露无遗。也许此前,你根本不知道一个女人要画两个小时的眉毛,一个男人能懒到连牙都不想刷。这些问题,你以前都没有遇到过,没有老师教给你,也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你实际上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小心翼翼地探索。可能你想象中的丈夫,会当你是手心的至宝,会答应你一切要求—在恋爱之时,他也的确如此,可是,一旦当你成为她的妻子之后,他一定不见外,不伪装,不强求自己,曾经的自我最小化,为你最大化,就会变成自我最大化,为你合理化。你也一样,那些个小鸟依人、谦让温婉、柔肠万千,架不住天天柴米油盐茶的磨砺,总会暴露出那些并不可爱的真性情。

  两个人的关系,很像是两个相互靠近彼此温暖的刺猬,都在寻找最合适的距离,最佳的相处方式,太远了,感受不到温暖,太近了,会被对方的刺扎着。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就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婚姻模式。同样的问题,放在别人那里可能不成其为问题,在你这里就是沉疴难愈;而在别人眼里匪夷所思的相处之道,可能恰恰最合适你们。

  如果人不可能一成不变,那么,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关系,也总是在微妙难测的变化之中。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你们会遭遇什么样的冲突,但是为了婚姻关系的顺畅持久,你必须调整自己。顾小西在丈夫何建国突然升任公司的技术总监之后,态度行为不就异乎寻常吗?两个人的关系中,谁又知道会有多少这样的变数?

  接下来,婚姻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关系。一家里的兄弟姐妹尚有冲突,何况素昧平生,仅仅因为一场姻缘而成为亲戚的两家人?你是将两个家庭连在一起的纽带桥梁,所以,你也就必然成为所有矛盾冲突的焦点。那些夹在妻子母亲之间的男人,周旋于娘家婆家之间的女人,哪个不是愁眉紧锁,劳心劳力?更有七大姑八大姨,小叔小舅堂姐表妹之类,即便平时往来不多,但是,关键场合的关键事,足以决定你在一大家人心目中的形象好坏亲疏。到那时,看你还敢不敢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你不是嫁给了一个人,而是嫁给了一个家族,你跟这个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有关系。别人当不当你是外人无关紧要,可你不能当别人是外人,因为他们都是你最热爱的人的亲戚。

  然后,还有你们的一堆朋友一堆社会关系。你们之间的某次争吵,可能就是因为他和一群朋友在家看球赛你招待不周;或者,你的朋友托他办的事他没放心上。他所在的那一群社会关系中种种看得见看不见的规则和行为方式对你产生影响,除非你解除与他的关系,否则,就无处逃避。

  婚姻是一张由千丝万缕关系织成的大网,任何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节点,都有可能对这张网产生致命影响。顾小西和何建国之间的争吵,有几次是单纯地因为对方而起?不都是周旋于两个家族,两种社会关系中,摆脱不了又找不到彼此满意的解决之道?

  如果我们逃避不开婚姻,就必然面对世间最复杂的人际关系。见过多少成功人士,不都栽在婚姻关系上?头疼是头疼,倘若你能将此应对自若,别的什么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都将不在话下。

  文科女VS工科男:话语体系迥异的对话

  ■陈娉舒

  《新结婚时代》开播了,每晚三集,远离电视有些日子的文科女重新做回了“沙发土豆”。工科男原本多日独占电视机放他那些心爱的战争片影碟,这下子骤然失去了遥控器控制权。这边,顾小西、何建国斗嘴打架冷战出走让文科女看得咯咯大笑,那边,工科男满脸不屑兼不耐:鸡毛蒜皮,婆婆妈妈,这破戏你真准备天天看下去,明儿起我就找地儿不回来了。

  威胁谁呢,这是!文科女想。凡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敌人”就坚决反对——类似的情形,10年婚姻,上演过N次了。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而如果这个女人是典型的文科思维,这个男人是典型的工科思维,那么,他们的婚姻,好比一场话语体系迥异的对话,充满艰难困阻,充满啼笑皆非。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差异性,足够铺满10年婚路的边边角角。

  一个典型例子是“文字”。在这个婚姻里,“文字”享受着天上地下截然相反两个待遇,也左右着文科女和工科男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

  文科女打小就爱看书报,成人后从事文字工作,家中自然处处是报刊堆积如山,常常是,文科女埋首纸堆里自得其乐,工科男却对着满屋纸堆书山运气犯晕。工科男在文字中体会不到任何乐趣——那些常人眼中艰涩难懂指标数据一串串的技术说明书除外。如果你看到工科男埋首苦读,那一定是一套电器说明书或者汽车说明书或者电脑说明书,而绝非时下当红小说。

  青春年少时,工科男是给文科女写过几封信,往糟说那是通篇流水账,往好说也就只够得上行文通顺言语朴素。如今,鱼儿上钩十多年了,鱼饵早就不再喂了,现如今的工科男基本不跟文科女保持任何需要敲字的联系,比如电邮比如短信比如MSN。文科女这些年写下的文字,“你就瞎编吧你!”——工科男懒得看。文科女在这个婚姻里,早忘了什么叫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天文地理、唐诗宋词、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更不要指望跟这个不喜文字趣味的工科男“执子之手共读西厢”。时间长了,风花雪月,花前月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有种种“文字男女”的小情绪小情调,所有或精辟或酸腐或有感而发或无病呻吟的小文人气息,都被坚壁清野,涤荡无存,“夜阑静,问有谁共鸣”,对不起,在文科生和工科生的婚姻里,无人共鸣。

  从题海战术、做不完的实验堆里一路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工科男,却是对所有能够体现钻研精神、动手能力和享受动手乐趣的大情小事永远兴趣盎然。一款功能繁复的智能手机,一辆汽车,一台新款数码录像机,一个新软件,在把它们所有的有用无用的大小功能设计细节彻底搞清楚之前,工科男可以对身边一切熟视无睹置若罔闻。那种没事找事的钻研劲头,那种几近丧心病狂的“动手欲”,每每让同一屋檐下的文科女抓狂。在文科女那里,凡事凡物不是知其然就够用了啊?有那琢磨再三的工夫,你能不能陪我去看场话剧或者多翻几张报纸多学点文化?

  在磕磕碰碰的日子里,工科男无数次无情嘲笑着文科女的生活低能,文科女则拿那些学养深厚文理兼修的大师来痛骂工科男的“没文化”,在彼此的身上,他们都悲哀地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失败——文理工分科施教,造出了多少思维简单的技术工,比如工科男;又造出了多少五谷不分动手能力奇差只会动嘴皮子的庸才,比如文科女。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结婚时我们不懂婚姻,所有的男女都在重蹈这样亘古不变的情感覆辙。婚姻这场男女对话中,一个典型文科思维的人和一个典型工科思维的人,话语体系是如此迥异,在对话进程中,从“各自星球”随身带来的东西,有的被迫摈弃,有的被打碎,有的打碎后又以新的模样重新被黏合——这就是婚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