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古时的取暖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3:10 舜网-济南时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显然,诗人描绘的是冬日取暖时的情景,而诗中所说的“红泥小火炉”,则无疑就是当时诗人取暖的用具。以今天的眼光看,“小火炉”实在有些不足道哉,可你千万不要据此认定古人的冬日取暖用具都是这样简陋,实际上,我们古代先人的取暖炉是很有些讲究的。

  说到取暖用具,大约在30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经有“炉子”了——“北京人”为了保存火种,便把火放在烧制好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炉子。

  古人是从何时起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火炉取暖呢?这问题在历史学上并没有定论,但从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取暖炉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考古发掘发现的最早的取暖炉是春秋时期的“燎炉”,这其实是一种用烧炭取暖的用具,相当于今天的火盆。河南新郑出土的王子婴次炉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自铭燎炉,其炉体呈长方形,圆角多口,浅腹平底,底部有23个突泡形足,两宽边有小纽衔环,两窄边有提链耳,均用于提挪炉具。考古还发现,春秋晚期,燎炉的形状有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直口浅腹圆盘式造型的燎炉,这种燎炉口下有一对提链,平底下有环形座位,座上有十个兽首衔环状支柱,尾端上承盘体。不过,春秋各时期的燎炉虽造型有异,却都附有用于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的炭箕。从出土的春秋晚期墓葬中的炭箕看,其呈簸箕状,左右两旁及底部有漏灰的孔,后方有銎孔,可装木柄。

  汉代时,取暖炉的样式多了起来。河北满城汉墓曾出土了5件取暖炉,其中有一圆形三足炉,炉身敞口、直壁、大平底,下有三条直形足;炉身下设承灰盘,盘沿开一缺口,以便清除灰烬;有盖似覆钵,顶作环纽,盖和炉底镂孔;炉壁设四纽提链,炉身、承灰盘、三足分别锻制,用铆钉结合成整。另一个取暖炉则是长方形,口大底小,炉壁中腰向内折收如二层台,四蹄形足,四壁镂长方形孔共四个;两长壁外各有两纽,当为提挪方便而设。此外,在陕西还发掘出土了一件带铭文的取暖炉,炉高12厘米,口径14厘米,呈椭圆形,直口,四条蹄形足;有盖,盖面套一小环,盖面镂柿蒂纹及“S”纹;盖沿外侧镂铭文“阳信家铜温手炉盖”,炉下腹外则有铭文“阳信家铜温手炉”。专家认为,这种小巧精致、刻有铭文的取暖炉,当是贵族家中冬日取暖所用。

  汉代以后,各种取暖炉更是花样翻新。考古曾发掘出土了唐代手炉和脚炉两种取暖用炉。手炉呈椭圆形,里面放火炭,炉外有罩,可以放在袖子里面暖手。脚炉比手炉大,可放在脚下暖足。1984年在江苏无锡甘露乡明代古墓发掘中,也曾出土过手炉两件,其高在8厘米左右,由铜制成,通体鎏金,盖面凸突有弧,体成钵形,直口,凸肩,腹斜收成平底,底和器身交接处有一凸棱。

  至清代,取暖炉已经成为寻常人家的普通生活用具。这时候,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取暖炉的样式也是形形色色、造型繁多了。

  附带一说,现在我们常见的烟囱火炉取暖,其历史还不到100年,而利用热水或蒸汽取暖的暖气设备,那就更晚了。

  □然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