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吃“空饷”者众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0:16 红网

  日前,岳阳市机构编制办牵头组织的为期3个多月的清理吃“空饷”行动结束。全市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821名,追缴违规所得320多万元,每年可节约财政支出1100多万元。(11月28日《湖南日报》)

  吃“空饷”并非岳阳的“土特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各地均有类似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但岳阳此次清理出800多冒领国家财政工资或补助的“单位人”,还是令人吃惊。这

里,一来说明这次有关部门的清理工作颇有成效,二来说明岳阳吃“空饷”的人也确实不少。

  吃“空饷”也就是虚报冒领,其表现为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留职不停薪、虚报工资表、冒领养老金,等等。这一现象的背后,暴露了一些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的贪占和有关部门监管的缺失。

  吃“空饷”现象久治不绝,首先是一些预算单位“不吃白不吃”的小集体、小团体思想在作怪。预算单位对吃“空饷”现象并非不知情,实际上单位内一个人到底在不在岗,是死是活,调离与否,相关人员的单位领导甚至工作人员都应了如指掌,对吃“空饷”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并积极参与运作造假,只能说明他们善于钻政策和管理疏忽的空子,善于吃财政的“大锅饭”,善于用财政的钱做顺水“人情”或谋取一已私利。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有关部门没有查出来,财政的饭“吃了也白吃”,“送了也白送”。

  吃“空饷”现象之所以有存在的空间,也与制度上有漏洞、部门监管脱节有密切关系。按规定,只有在编制部门控制的编制范围内,人事部门才能核定人员工资,财政部门才能核拨经费。然而,在一些地方,人员编制的“闸门”开关与否全凭个别领导的一句话,导致多口径多渠道进人、不按编制进人、进人不让有关部门审核把关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单位人事工资管理混乱。同时,有关部门对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沟通不顺畅、情况掌握不及时、日常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些单位和人员对吃“空饷”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一些单位和人员挖空心思吃“空饷”,既增加了财政负担,也可能滋生腐败,还是对纳税人的非礼,必须严厉整治。“打蛇打七寸”,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财政工资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严惩,以贪污论处,让吃“空饷”者望而却步;同时编制、人事、财政、监察等部门平常要加强协作,建立科学严密的监管网络体系,透明管理人事编制和工资,健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工资统发制度,使吃“空饷”成为“空想“。

稿源:红网 作者:黄春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