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中学生的"一元钱"生存之路(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1:16 燕赵都市报 | ||||||
宣誓仪式中,25名中学生领到了学校发给的一元钱,满怀信心地迎接为期3天的挑战。
尽管只是卖烧饼,参加活动的学子仍然体验到了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快乐。
3天的"挑战之路",年轻的学子感慨良多。 本报记者王萌/文 韦佳/图 ■新闻提纯 一元钱,3天时间,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18岁学生来说,能够做些什么?一元钱能否开启自己梦想中的创业之门?3天时间,能否立足社会维持生计?就是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执著和初生牛犊般的闯劲,证实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他们也深刻体味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和独立的艰辛。 ■启程:屡屡碰壁调整心态 体验者:陈娇 心里话:毕竟我还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学生,不应该把起点定得太高。 11月30日清晨,石家庄市联华职业中专学校组织的“择业、创业”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该校25名学生整装待发,青春的面庞上写满了对挑战自我的向往。带着学校统一发放的一元钱,他们将独自走上社会,开始为期3天的择业、创业挑战。 今年18周岁的农村女孩陈姣,骨子里颇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在校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她满怀信心。她说自己是学通信专业的,最好能找一个与专业对口的职业,但也考虑到活动时间短,“实在不行,我就先找个大点儿的单位打工”。 万事开头难,一上午的时间,陈姣先后找到电器专营店、麦当劳和一家品牌服装店,但这些地方除了要求相应的工作经验,还要有书面简历,面对两手空空的小陈,招聘单位一一回绝了她。小陈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求职定位:“毕竟我还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学生,不应该把起点定得太高。”调整好心态,经过两个多小时6次求职失败之后,当日上午11时30分,她终于在一家小饭店内谋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尽管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但她仍然很兴奋。经历这次体验之后,她才明白找工作太不容易了,哪怕是一个小餐馆中不起眼的服务员,也要经历一番波折。 在饭店打工之余,陈姣又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个兼职,替一家水业公司推销饮用水,3天时间下来,她有了71元的收入,成了25名挑战者中的佼佼者。 ■挫折:刚刚落脚发现违规 体验者:李翠 心里话:虽然以前没有做过这一行,但我一定会用心学习,希望您能给我一次机会。 与陈姣相比,该校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李翠的经历可谓是“大喜大悲”:活动仅仅开始半小时,李翠就在一家小服装店觅到了一份工作,成为所有参加挑战者中首位求职成功者,但兴奋劲儿还没过,她就被学校通知其求职地点超出了活动范围,已被视作无效。 30日上午9时30分,李翠从宣誓地点出发后沿青园街一路往南寻找,她打算先从小事儿做起。看到青园街上一个挨一个的服装小店,李翠眼前一亮:“我是学影视表演的,对时尚元素也应该有独特的眼光,在时装店里打工可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在被第一家时装店老板拒绝之后,李翠又鼓起勇气进入了另一家时装小店。 “我是在校的学生,现在学校组织一次择业挑战活动,我希望能在您这里打工积累社会经验,虽然以前没有做过这一行,但我一定会用心学习,希望您能给我一次机会。”见到服装店老板后,李翠一口气地说。对于求职她显然没有更多经验,凭借的只是一脸的诚恳。 “那你就留下来试试吧!”得到老板同意后,李翠一脸惊喜:“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喜欢的工作了,我一定会好好干的!”老板说,她就是被小姑娘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决定给她一次锻炼的机会。然而,一个小时之后,还沉浸在兴奋中的李翠就接到学校老师的通知:此次活动范围是有规定的,李翠选择的打工地点不在范围之内,视为无效!听到这个消息,李翠差点哭了出来:“我以前没来过石家庄,除了学校对其他地方根本不认识,我以为这里就在范围之内,怎么会违规呢?”尽管十分不舍,李翠还是匆匆与服装店老板道别,重新踏上求职之路。 ■艰辛:饭店打工食宿简陋 体验者:小李 心里话:毕竟这是我自己挣的第一笔钱啊!太不容易了! 由于每个学生手中只有一元钱,如果当日中午之前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意味着午饭无处可觅。通信电子专业的学生小李就是其中一员,上午11时30分,同样因为求职地点超出范围,他和同组的另外两名同学一起离开第一份工作。此时已近中午,3人又冷又饿,看到街边饭店中服务员忙碌的身影,几人决定到饭店应聘服务员:“至少这样能吃上饭啊!”下午14时许,3人终于在体育大街上一家饭店觅到了一份管吃管住的工作。“老板说待遇要看这几天的表现再给,但3天时间饭店管吃管住。”小李说,这样晚上他们就不用回学校的宿营地住宿,可以节省5角钱。 饭店的工作是相当辛苦的,“尤其是中午和晚上,服务员必须等饭店没有客人了才能吃饭,那种饿着肚子看别人吃饭的滋味可真不好受”。而饭店提供的住宿就更让几个学生感受到了打工的辛苦,劳累了一天,好想在柔软温暖的床上进入梦乡,然而由于自己打的是短期工,饭店没有多余的宿舍和被褥,要想在此留宿,只能拼几把凳子将就一宿:“那两个晚上让我觉得挺难熬,板凳又冷又硬,根本睡不好。”小李说,在饭店打工的3天里,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手背不知被烫伤了几次,脚上也磨起了水疱,但当打工结束后从老板手中接过那30元钱时,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毕竟这是我自己挣的第一笔钱啊!太不容易了!” ■感触:目标定位非常重要 体验者:小孙 心里话:我应该认真学好专业,好好为今后的人生制定目标。 3天的挑战活动匆匆结束,12月3日上午,学子们重新回到校园,谈起3天的经历,大家都感触良多:“要想立足社会,真的不是件容易事儿。” 采访中记者听到同学们反映最多的就是“以前自己想得多,做得少,真正实践起来,才知道需要学习和储备的知识技能太多了。” 学生小孙说,当初他觉得新鲜刺激才报了名,但对于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却从没有认真思考过,甚至连一份简历都没有准备。结果真正走上社会时才发现,由于没有定位,他只能靠碰运气寻找工作机会,而且身上缺乏一技之长,应聘时也感到有些底气不足,应聘时又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3天时间他换了仨工作,而且一家不如一家,虽然最终勉强完成了挑战,但却感到自己并不成功。“我应该认真学好专业,好好为今后的人生制定目标,这次挑战体验给我上了一堂实践课,这样的经历太宝贵了。” 昨日记者从该校老师处了解到,活动中除了第一天1人退出挑战外,其余学生均坚持完成了此次活动。但多数学生觅到的工作都集中在服务行业,而活动中让人略感遗憾的是,25名学生中,没有一人想到充分利用一元钱开启自己的“创业梦想”。 ■思考:青春梦想如何与现实对接 通过3天采访,记者亲眼目睹这群怀揣梦想的学子们从满怀信心踏入社会,到为了生计降低要求,最终接受底层打工职业的变化。现实未免有些残酷。整个挑战活动中,学子们的吃苦精神让人叹服,但能够在3天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却少之又少,青春梦想如何与现实对接?心理的落差如何找平?这似乎成为留在每个学子心中的疑惑。 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刘毅玮认为,这样的挑战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业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自我与现实中的差距,为将来如何适应社会做些尝试。一元钱创业、择业,只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适应社会的手段。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心理落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并不是一件坏事,在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当今社会,一群初涉社会的学生心中产生这样的落差是很正常的反应。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学生真正与现实对接,不再单纯停留在凭空的想象中,而在打工求职的种种挫折里对自身能力有更深了解,对社会竞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便达到了目的。 刘毅玮提出,学生心理落差的找平,关键还在于学校如何引导,学校应该将活动作为学生今后发展的起点或中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长处优点,让他们学会面对自己,面对现实,提前明白社会的需求。刘毅玮认为,这种活动是让学生提早面对社会的一种方式,但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学校在活动前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事后则需要帮助学生分析,不能太强调活动的结果,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勇于参加挑战活动的学生,首先就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