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试验民生幸福指标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2:09 江南时报 |
今年,继为65万农民送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大礼”和为全市267个行政村免费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文化大礼”之后,10月21日,“幸福江阴”建设又推出实质性新举措:启动4.7万名城镇退休职工免费体检活动,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与此同时,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城乡全面开展“幸福指标大家选”活动,50项“幸福主客观指标”公示于民,让老百姓自主选择他们关注的10大指标,2万多群众积极参与、踊跃建言。 早在两年前,《瞭望东方周刊》就提出了“幸福指数”概念,两年后的今天,“幸福”概念为越来越多的执政者所接受。那么,江阴提出的“幸福指标”,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幸福江阴”的口号缘何提出?幸福指标的强化,是否意味着GDP等经济指标的弱化呢?《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 A苏南模式转型 江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市之一,创造了诸如华西村等无数令世人艳羡的经济神话。在常人眼里,江阴所取得的成就,正是许多地方未来的发展目标。2005年,江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8亿元,财政收入108亿元,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成为首批江苏省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同时,江阴还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50多项全国性的先进荣誉,今年又建成了首批国家生态市,最近又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江阴已进入巩固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成果,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 江阴市的发展尽管和全国其他县级城市相比,已遥遥领先,但江阴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清醒地认识,居安思危,对问题和不足十分清楚。 环境容量问题首当其冲。因为江阴经济起步早,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尽优化,环境容量压力日益突出;尽管经济增长很快,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在经济增长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富裕不快;一部分农民或城镇退休职工因为没有足够完善的保障体系,生活上还并不宽裕……传统的苏南模式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但也不可避免地为经济的增长付出较大的社会成本。 朱民阳书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对自身的发展路径、发展理念和发展追求进行了冷静地审视: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经济争什么?全面小康以后干什么?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的理念,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参与,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感到幸福、感受成功。” 在深入的基层调研和广泛的征求意见后,江阴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确定了新的五年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力求让每一个勤劳努力、善良淳朴的江阴人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 尽管这个目标的表达很朴素,也很简单,就像顺口溜一样通俗易懂,但很实在,很符合老百姓的理解和口味,其中内涵更是真知灼见、深思熟虑的结果。朱民阳书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所谓‘以民生为本、个个都有好工作’,其实是突出了群众的‘充分就业机会和保障’,为每一个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并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技能培训和就业率;围绕‘以民富为纲、家家都有好收入’的目标,其实是突出‘置业和创业’,提高家庭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保障性收入;围绕‘以民享为先、处处都有好环境’的目标,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着力营造一流生产生活环境;围绕‘以民安为基、天天都有好心情’的目标,突出‘科教优先、家庭和睦、邻里相亲’,让老百姓在共享文明成果的同时,感到满意和认可;围绕‘以民强为重、人人都有好身体’的目标,突出‘健康’,普及健康知识,建立健康档案,增加健康设施,增强人民群众心理与身体素质的健康。” 2006年7月24日,江阴在北京召开了“幸福江阴”研讨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权威专家和部委领导高度肯定了“幸福江阴”的设想。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农办主任陈锡文为例,他就非常赞成江阴建设“幸福江阴”的设想,认为“幸福江阴”的提出,非常符合时代的要求、老百姓的愿望和江阴的实际。他指出,“幸福江阴”最有意义的一点是将经济指标的增长这一比较抽象的指标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切身感受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江阴的老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他希望江阴将“五个好”的目标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B十二易其稿的“幸福指标” 华西村一直是江阴和全国的一面旗帜,华西奇迹几乎成了新苏南模式活力的代名词。幸福江阴的提出,就是充分利用华西优势,放大华西样板效应,努力使华西经验成为江阴的普遍实践。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认为,“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这一朴素的真理,为建设“幸福江阴”创造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价值标准。 朱民阳书记坦率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幸福江阴的建设,其实就是力求放大华西经验的样本效应,华西都做到了,你只要肯做,江阴其他地方也能做得到。比如说,‘个个都有好工作‘,华西村的村民如果要求不是过高,都能找到合适工作;再比如说,‘家家都有好收入’,华西村村民家庭财产少的100万,多的1000万,收入确实很高。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幸福华西扩大到幸福江阴。社会主义是什么?老书记说的好,社会主义就是人民幸福,生活宽裕,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尽管建设“幸福江阴”的大方向已确定,但是,目标是一回事,这些目标如何考核,如何落实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行为中,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10月11日,“幸福江阴”50项主客观评价备选指标新鲜“出炉”,并将由百姓评选出最受关注10项幸福指标。 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司长鲜祖德对江阴这次在全国同级城市中率先建立推出“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地方政府执政理念从单纯重GDP到突出民生和谐的一次深刻嬗变。江阴的这一率先创举,对全国其他城市研究幸福指数、建设幸福城市有重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尽管幸福指标赢得一片赞誉,但是,作为这一指数的具体操作者,江阴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计军对幸福指标的出炉颇为感慨。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幸福指标的出炉,我们一共修改了12次。每次修改的背后都是征求意见的结果。我们征求意见主要面向老百姓,为了让幸福指标科学化,我们在基层就至少举办了几十场座谈会。因为许多指标非常贴近老百姓的需要和生活,因此他们对指标十分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许多都已被新修订版本所吸收了。” 除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之外,江阴市委还向专家问策,中央和江苏省的权威专家给出了意见。 C幸福指标“逼”官为民负责 50余个指标中,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各占60%和40%的权重。它的最大亮点是突破了传统的考核框架,减少“硬性指标”考核,突出“民生指标”考核,实现幸福指数与GDP同步提高。 以对“主观指标”的评价为例,每年由市统计部门组织人员,或委托专门民调机构,通过随机抽选1000户左右市民(或家庭)进行上门“问卷调查”、辅以电话访问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综合反映全市面上的情况。 而客观评价体系中,以“家家都有好收入”为例,该子项包涵着“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四项内容,而“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又包括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工伤保险”三项内容。 江阴市委秘书长计军透露,正在制订中的对江阴乡镇和部门一级的考核体系中,幸福指标将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只是形式有所变化。 事实上,尽管幸福指标才刚刚完成,但许多实质性工作已开始。以文化三下乡为例,已经在全市启动推进的“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活动,将在2年内给全市267个行政村,每个村送一部戏、送一个文化展览、每月送一部电影,为每个村建一个小图书馆、送1000册图书。另外,江阴已为65多万农民和4万多城镇退休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都会有免费健康体检。所有这些,都由政府埋单。 在“处处都有好环境”这个环节上,江阴把河道治理和绿化工作作为抓手,城乡整治,河道和绿化这一块,绿化每年投入,带动的资金有7至8个亿,河道治理5年预计投入10多个亿。瞭望东方周刊供稿 蒋跃生 朱国栋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