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务车采购,“绿标”说了算(热点扫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2:12 人民网-华东新闻

  

公务车采购,“绿标”说了算(热点扫描)
上海大众不断推出新品,图为“哪吒”发布现场。

  朱 斌摄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前夕,一份由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我国首份《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中规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在用财政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时须优先选择“绿色产品”。不按规定采购的单位,财政部门有可能拒付采购资金。

  记者从这份“绿色清单”中发现,在公务车采购中,锁定了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日产、思威、奥迪A6和奥迪A4、宝来、捷达、开迪、现代等九大品牌。每个品牌下的上榜车型均获得了中国环保标志产品认证。

  引人注目的是,曾是政府公务用车主力车型的桑塔纳没有入选。

  落选不一定不环保

  比起桑塔纳的落选,上汽集团或许更加失意:旗下的众多品牌竟然“全军覆没”。

  难道帕萨特、波罗、别克和新生的上汽荣威都是环保不达标产品吗?在北京车展期间,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昔日两家公务用车采购大户频频被问及这一问题。

  “我们正在和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之前并不知道这个政策。”上海通用汽车公关部有关人士回答。在国家环保总局11月初命名的6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中,上海通用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惟一入选的企业。“或许我们会在政府公布的下一批(“绿色清单”)吧。”该人士说。

  上海大众有关人士说,国内很多汽车制造企业的产品都是绿色环保的,符合国家环保总局的标准。有的企业申请得早,会早一些进入清单。这次清单中,一汽集团只有一汽大众的奥迪、捷达、宝来等产品入围,同样优秀的红旗、马自达6则没有进入。上海大众是国内最早具有环保体系的企业,全部产品排放均达到欧三标准,不比别的企业差。“此次是首批发布,并没有说以后不再发布第二批政府采购清单了。”他相信,上海大众产品有望在年底前进入政府采购清单。

  上汽集团公关部也确认了上述说法,称其旗下产品即将进入“绿色清单”。11月28日,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这似乎也打消了外界对上汽诸多品牌落选的猜疑。

  企业环保认知待加强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绿色清单”的依托是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汽车的环境标志认证涵盖了三方面要求:首先,安全和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其次,排放达到欧三标准;第三,综合考虑燃油油耗标准。

  现在,落选者大多把落选原因归于与政府部门沟通不够。但是,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又称“绿色+环”标识)认证工作已经持续13年,只不过首次与政府采购挂了钩。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环境标志创立于1993年,由原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标志的认证工作。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整合环境认证资源,将秘书处与环认委、环注委、中国环科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联合组建成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也叫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作为一种证明性商标,企业可自由选择是否申请认证。

  虽然首批“绿色清单”出炉酝酿了将近一年,国家环保总局也在汽车行业做了广泛细致的工作,但一些厂商还是对名单持观望态度,根本没有提交认证申请。产品本身没有环境标志,也就失去了进入清单的资格。“企业的心理非常复杂,他们也在判断这样一个名单是否能够做成,是否有它的影响力。”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说。

  为什么不少汽车厂家不愿意申报环境标志呢?有的企业看不到环境标志能带来什么效益,反而要比别的企业多投入一笔资金,有投入却无回报,当然不会投入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企业或品牌是否争取环境标志,既体现了它在质量技术上的追求,更昭示着它对环保的认知和态度。

  关注清单所传递的信息

  据悉,我国政府采购每年3000亿元大单中,汽车采购约占700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令各汽车厂家趋之若鹜。更重要的是,政府采购具有很大的消费引导作用,入围政府采购清单,自然也会对汽车品牌提升、产品销售带来实惠。

  也正因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实施总会有“风向标”的作用,要引导“绿色产品”进入社会,政府采购理应首先做到。此次“绿色清单”传达出来一个重要信息——政府希望选择优秀、环保的产品。

  事实上,政府“绿色采购”已经是一种国际趋势,美国、丹麦、加拿大等国都制定相关法律,要求优先采购经过环境认证的产品,日本甚至实行了强制采购政策。

  联合国统计署调查显示,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标志产品。消费者的这种选择行为,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行动规划明确要求“在奥运设施建设中,广泛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奥组委还对每一类采购产品都规定了产品的环境要求,优先选购获得了环境标志的产品。

  环保,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已经多年,但在很多领域,环保还仅仅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有专家指出,要让重视环保的企业尝到“甜头”,需要重新评估和完善相关的公共政策。在能源的价格制定、企业的税收安排上,要让能源体现出工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多重价值,这样,企业越节约能源,就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本报记者 沈文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