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济南“救命血”飞递武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3:11 大众网-生活日报

  

济南“救命血”飞递武汉

  生活日报12月3日讯(记者任鹏高俊峰)今天下午,武汉协和医院的王利从省红十字会赵娜手里接过了从党金松体内采集的12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今天晚上,王利将带着这些“救命血”乘坐飞机回到武汉,第二批造血干细胞将在晚上10点左右再次注入14岁的白血病少年体内。此前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昨天晚上已经注入到少年的体内。

  今天上午10点40分左右,记者来到济南军区总医院二楼的血液病房,见到了正在做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党金松。一条输血管从他的右臂上伸出来,连接到病床旁边的采集机上。莱西青年党金松右手掌中攥着一个绿色的弹力球,在医生的要求下有规律地松握,促进血液循环的顺畅。尽管此前已经采集过12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但党金松的气色仍然不错,情绪稳定,还向记者做出了胜利的手势(如图)。

  “早上8点半就来到医院了,注射了动员药物之后,9点才正式开始采集。”一直在病房陪同的莱西红十字会秘书长张京波告诉记者。“早上就只吃了两个小馒头,喝了碗稀饭。因为注射了药物,所以这几天吃不下东西。”党金松轻松地说,“身体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就是抽血的针口处有点疼。”

  负责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生介绍,14岁的武汉白血病少年身高1.72米,体重70公斤,体形和党金松差不多,所以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需要分两次进行。“大约下午1点30分就可以采集完。”

  武汉协和医院的王利这次和他的同事负责来济南提取“救命血”。昨天采集的第一批造血干细胞已经由他的同事带回了医院。晚上大约10点注入14岁白血病少年的体内。

  今天下午4点20分,山东省红十字会的赵娜和王利在医院的病房里提取了经过化验的造血干细胞,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之后,赵娜正式把这包“救命血”交到王利的手上,保存在放满冰块的药箱里。

  “今天晚上乘坐7点40分的飞机赶回武汉,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王利告诉记者,“大约10点左右,这些造血干细胞就能注射到那位少年的体内。”

  两人远隔千里又素昧平生,但党金松却说——“能救他,我一辈子都会欣慰”

  一个是千里之外的武汉14岁少年,一个是两岁孩子的山东父亲。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因为少年的一场病,他的血将注入到他的体内,从此将联系在一起。

  “没事,就当是得一次感冒”

  12月3日早上9点,一个针头插进党金松的右小臂,鲜血顺着输血管流进旁边的采集机内。而前一天,同样从他身上采集的120毫升造血干细胞现在已经注入到那个党金松并不认识的14岁少年体内。

  “抽血的伤口有些疼。”在病房的病床上躺了几个小时,党金松感觉后背有些累了。从11月27日来到济南后,每天都要注射促进采集效果的药物有些让他吃不消。下午1点多了,莱西红十字会秘书长张京波想要给党金松买些吃的,党金松一直摇头,药物让他没胃口,吃不下饭。

  在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后,对于采集造血干细胞,党金松也不了解多少。“觉得会有些不安全,但这是能救人命的啊。前几天注射药物后,反应就像是得了感冒一样。所以我就想,就算是得一次感冒了。”

  妻子和亲戚朋友们大都理解支持,但母亲却不放心,毕竟儿子是躺在病床上。“昨天晚上母亲在电视上看见我了,一边看,一边哭。”

  父亲去世后4天,他去了青岛体检

  尽管党金松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表现得很轻松,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此前经历过的痛苦。

  10月,党金松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武汉一位14岁白血病少年配型成功。按照莱西红十字会的安排,党金松11月6日要去青岛体检。11月4日,莱西红十字会秘书长张京波接到了党金松的电话:“父亲去世了……”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惯,家里老人去世,晚辈要守7天孝期,这个时候是不能出门的。”张京波当时就对党金松说,多拖后几天吧,电话里的党金松没有说话。

  11月7日,张京波又接到了党金松的电话。“他说明天可以去青岛了,我知道没出7天的孝期。但对白血病少年来说,早一天就多一分希望。”在父亲去世后的第4天,刚处理完后事的党金松匆匆赶往青岛,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年去体检。

  “父亲是位非常善良的老人,得了肺癌两年多,知道我配型成功的时候已经不能说话了。但他还是向我点头,我知道这是在支持我去。”党金松伸出左手盖住了噙满泪水的双眼,长长地叹了口气。

  “能救他,我一辈子都会欣慰”

  一年之前,党金松也和外地的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那边就没有了消息。在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之前,党金松觉得这种病很遥远,可一旦发生了,原来这么可怕。“这是好事,配型成功很不容易。我现在觉得很荣幸,抽点血是可以救人命的啊。”

  开始,党金松甚至觉得采集造血干细胞会很不安全,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告诉他,这样会减寿的。“当时还担心会少活上个三五年。”党金松看起来很轻松,“可就是自己损失一点,能够让别人多活三五十年,自己也是值得的。”

  党金松说,在照顾肺癌晚期父亲的时候,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求生的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个少年还是一个中学生,这么年轻。配型成功,这个少年就有可能活下来,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救他。”党金松说,“因为父亲,我能体会那个孩子的心情。”

  “祝那个孩子能够平安健康,从此获得新生。”

  文/片本报记者任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