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和谐发展景象新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3:54 光明网-光明日报 |
一个月前,西安到延安的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了。汽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车外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此情此景,外地来的客人们都惊呼:陕北变了!其实,变了的何止是陕北,近年来,陕西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在关中地区大力发展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在陕北陕南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发展能源和生态产业,使陕西呈现出科技发展、文化繁荣、林进沙退、果红民富的和谐发展新景象。 八百里秦川科技文化风更劲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这里以占全省27%的土地聚集了全省80%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近年来,关中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不但引领着陕西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确立起了在全国科技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2002年,国家批准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关中星火产业带开始建设,使这里成为全国惟一的一个具有两个国家级产业带的地区。在这个产业带上,分布“十一五”期间国家五个重点建设开发区之一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国惟一的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我国惟一的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5年,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实现总产值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5%。西安高新区是全国首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区,近年来该园区综合指标一直位居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前列,今年,西安高新区的科技竞争力被评估为居全国开发区的第3位,2005年在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接近60%,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1/5以上,新增GDP占全市的1/3以上,目前西安高新区平均每天新成立4家科技企业,平均每天转化3项科技成果,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如果说科技的发展代表了陕西人自强不息、强国富民的宏愿,那么对文化的重视则彰显了他们血液中对故土浓浓的情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种追求。西安是与罗马、雅典、开罗一并称雄于世的四大古城,在关中地区,各种文物古迹可以说是举不胜举。陕西人在精心呵护着自己的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和谐。西安明代城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沿着城墙的环城公园现在已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有矍烁的老人打拳跳舞,有年轻的学子捧书晨读,一些群众还在这里举办他们自己的书画剪纸展、秦腔秧歌表演等活动,秦风秦韵,意趣盎然,大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味道。在大雁塔北广场,每当夜幕降临,现代化的彩灯喷泉与古朴巍峨的大雁塔和其他仿唐建筑交相辉映,尽显浪漫与古典;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附近的大唐芙蓉园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全景展示了盛唐社会的气象,开园一年多游人如织;在华清池,集山水风光、大唐气象、古典乐舞、爱情传奇于一体的大型山水情景舞剧《长恨歌》带人梦回大唐;“复活”大明宫使这一盛唐时的大遗址揭开了神秘面纱,引起世人震惊。秦腔表演、龙舟比赛、锣鼓社火、民歌演唱、农民画展、剪纸、刺绣、皮影……富于秦地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同样也使陕西农村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黄土高坡碧波荡漾换绿装 20世纪80年代,影视界和流行乐坛曾经刮起一阵强烈的黄土风,人们歌颂着养育过自己的这片土地的淳朴与古老,也在感伤着那满眼黄土的沟壑和山坡。然而20多年后的今天,黄土高坡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可供怀旧的名词。 近年来,陕西在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主的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计划,仅“十五”期间,全省已累计退耕地还林1100多万亩,完成造林面积4000多万亩,造林绿化面积以平均每年8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退耕地还林面积居全国之首。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市,出现了林进沙退、绿染塞北的可喜局面。延安吴起县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的政策,林草覆盖率由19.2%提到了62.9%。为了使黄河的水变清,根据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貌特征,陕西人民创造并大范围推广的淤地坝建设,使全省累计建成淤地坝3.91万座,有效拦蓄了入黄河泥沙,使黄河泥沙年均减少1.3亿吨,还形成了80万亩高产稳产坝地粮田。在水土流失曾十分严重的榆林市靖边县,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率先在黄河中游七省区实现了泥沙基本不入黄河的目标。 陕北不仅以退耕还林改善生态,他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同样不忘保护生态。位于陕北的神木电厂和锦界煤矿煤电一体化项目是陕西省首个“西电东送”的电源点项目,也是中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经过10多年发展建设,他们已形成8000万吨原煤的生产能力,然而这里没有一点煤矿的感觉,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和满眼绿翠,煤、水、灰的科学循环利用使这里基本达到了“烟囱不冒烟,厂房不漏气,废水零排放,噪声不扰民,灰渣再利用”。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陕西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4.7%,种植业依旧是多数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围绕一个“绿”字,陕西的特色优势产业迅猛发展,陕北的红枣,秦岭北麓的猕猴桃,南麓的柑橘、核桃等已基本形成产业,而陕西的苹果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和提升,到去年底种植面积达到639万亩,占全国苹果面积的22%,成为全国最大、世界著名的苹果生产基地,现在渭北已成为我国苹果优势产业带,去年陕西苹果远销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果品29.3万吨,创汇2亿美元,果品出口创汇占到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74.5%,成为陕西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