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稻业发展期待“三提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4:57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今年省政府启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此举使全省粮农喜摘丰收的硕果。记者日前从农业部门获悉:今年全省水稻总产达158亿公斤,促农增收17.4亿元。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安徽农业崛起意义重大。今年虽收获了提质增产的丰收美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稻米的市场竞争力不高,主导品种不突出,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稻业发展期待‘三提升’。”省

农委主任毕美家认为,抓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提升水稻的单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做大做强稻米产业的必由之路。

  提高单产:充实粮仓

  统计数字显示:我省水稻面积居全国第6位,但单产水平排在12位。

  为提高水稻单产,今年省政府启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该行动初战告捷,总产、单产同比分别增长6.2%%和7.3%%,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5元。

  可以说,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既有利于促进我省粮食生产发展,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在资源约束持续加强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呢?“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我省充实粮仓的应有之举。”省农业局局长牛运生分析说,种植同一品种,有没有技术,其产量差异可达到30%%以上。在今年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中,正是由于水稻关键技术综合到位率达74.9%%,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才使水稻单产获得较大幅度增长。在明年的水稻生产中,各地应不断完善培育壮秧、轻简栽培、机插机收和防高温热害等节本增效、避灾保收技术,努力形成规范、成熟的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增强科技对水稻产业提升的支撑作用。

  生物灾害是影响我省水稻产量的不利因素之一。如今年的稻飞虱来势汹汹,对全省2000多万亩水稻造成伤害。但由于各地防治措施得力,实际损失不到4亿公斤。这表明,只要加强病虫害防控,生物灾害可防可治。省植保总站站长王明勇说,发展水稻生产,各地必须加强预测预报,及早部署,重点防范各类水稻病虫害,实现减损增产。

  “测土配方施肥,是解决水稻单产不高和生产效益不高的关键技术。”省土肥站站长赵建勋认为,各地应根据不同稻作类型和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改善肥料施用结构,合理运筹肥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的生产潜能。

  主攻质量:提升竞争力

  我省毗邻长三角稻米高端市场消费区,发展优质稻米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目前我省稻米市场竞争力尚处于全国中下游位置。毕美家认为,要提高稻米市场占有率,就必须适应市场抓调整,加速优质稻的开发,努力提高稻米品质。

  据了解,目前全省水稻品种有200多个。提高稻米质量,亟须改变主导品种不突出的局面。有关农业专家认为,我省应注重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发展粳、糯稻。对于我省农业生产中已多年不使用的、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需要的品种,抗逆性明显减退或有其他难以克服缺点的品种,要实行退出机制,以减轻品种多、乱、杂对优质稻生产开发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省的优质稻米统计数字不小,但由于生产分散,形不成商品规模,往往出现讲什么有什么,但要什么没什么的尴尬局面。因此,发展集中连片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构建优势稻米产业带势在必行。牛运生认为,各级农业部门应根据市场取向、企业需求、生态条件、品种特性,优化水稻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好沿江早籼和晚粳、江淮中籼、沿淮优质粳稻和山区绿色、有机稻四大稻米产业带。

  培育品牌:做强稻业

  稻米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稻米加工附加值较低,是造成我省稻米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因此,推进稻米产业化经营,培育稻米品牌,已成为我省发展稻米产业的有效途径。

  为加强稻米产销衔接,在今年的水稻产业提升过程中,我省加大产业化工作力度,使一大批稻米和米制品知名品牌脱颖而出,家乐米业的和威籼米、淮南佳益的家声籼米、芜湖双丰粳米等14个品牌,新获“2006年安徽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它们的市场占有额随之不断扩大。

  显然,做强稻业,培育品牌至关重要。各地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打造一批强势竞争力稻米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它们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收购、精细加工、品牌销售,形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格局,创造出更多屹立于市场的安徽稻米品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微观载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许多农业专家呼吁,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运行机制,使水稻合作经济组织尽快成为市场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上联龙头、下联农户的组织功能和载体作用,提高水稻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为企业提高稻米加工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打好基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