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来团员和谐融入第二故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5:3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董碧水

  6年前,初到浙江宁波湾底村务工的郭卫锋,虽然与当地村民居住、生活在同一个村子,却总感到那么的生疏,以至于到了湾底,整整一个星期没有说过一句话。

  当时的郭卫锋来到湾底村,一心想赚钱,能够回去盖房子。但他现在却说:“我不

回去了。”因为他被吸收加入了团组织,还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开展各种活动,参加技能培训。慢慢地,郭卫锋对湾底有了感情,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还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湾底村在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这些年,随着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来到湾底。目前,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000人,而他们之中大多都是年轻人,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了村团组织的“头等大事”。

  在村团总支书记张博一看来,外来团员和本地团员一个样,只有让外来团员青年真正融入本地,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以个体和谐促社会和谐”。为了让外来青年尽快融入村民的生活圈,针对大多外来团员游离组织之外的状况,村团组织从改变组织设置入手,把村团支部按“村企共建”模式建立了新的团总支,把外来打工的团员全部纳入到团的组织管理之中,提出“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开展“我为团旗添光彩,共建和谐新湾底”等活动;根据企业和外来青年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对象,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青工创新创效培训”。村团总支还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馆、青年阅览室,举办桑果节和钓鱼比赛,组织“异乡情”文艺晚会、“心灵有约”相亲会等活动。

  一系列的丰富活动让务工青年与本地青年在活动中融合,拉近了本地青年与外地青年的距离,改变了村民的传统观念与看法。

  现在,许多在此打工的人不仅学会了宁波话,还与当地人交上了朋友。卢军华与妻子陆亚萍是在团组织开展的一次活动中相识、相恋的。但是,当他们要结婚时,新房问题摆在了眼前。就在这个时候,湾底村出台了一个优惠政策,对于工作突出的外来务工青年,可以按成本价购买村里新建的公寓楼,而且可以分期付款,而小卢当时是车间主任,正好符合这个条件。

  “现在,生活过得很充实。”小卢说,他刚来湾底时,只是一个外地到此打工的青年,是村团组织开展的技能培训等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和管理水平,并逐渐走上了厂长的位子。

  据介绍,近年来先后有12名外来青年与本地青年组建了家庭。而在村办企业中,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近一半是外来的青年。

  平等才能接纳,接纳才能融入,融入就会产生归属感,产生自律。张博一说,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动接纳,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素质,而调动起他们生活、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他们加入到创建文明村庄的行列中,也将从整体上提高村镇文明的层次。

  为了让村团总支更好地开展工作,村里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青年中心。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年轻人便纷纷来到中心,跳舞、看书、打球,或欣赏青年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团组织更是以兴趣为纽带,组建了篮球、乒乓球、读书、农技等协会,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与此同时,村团总支还动员团员青年开展一人一岗参与村社会事务管理;把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为村民提供工具维修、农技咨询、园艺辅导、扶弱帮困和开展生态环保示范村创建;组建由20多名优秀青年组成的智囊团,为湾底的发展出谋划策,1年来,仅“我为新农村建设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有150多条,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0多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