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3年前的28元改变了他的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5:47 今日早报

  13年前的28元改变了他的命运

  首批希望工程受捐者渴望通过本报寻找恩人当面说声“谢谢”

  □见习记者 高丽莎/文 本报记者 吴国方/摄

  核心提示

  想说一声“谢谢”却空等了13年,知道姓名却怎么也找不到人。13年前,28元钱的资助,让当年面临失学的唐庆蝉有幸继续求学。13年后,就读于杭州师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唐庆蝉与恩人同城相息,几经波折却终未能见面。

  一直存着的那份难得的感恩之心,让唐庆蝉伸出了求援之手,他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到当年以希望工程资助者身份资助过他的蒋文惊,圆他的感恩心愿。

  今年是希望工程在我省实施15周年,作为希望工程最早受捐者之一的唐庆蝉,他的故事也许是千万个希望工程“结对助学”中的一个缩影。

  一声“谢谢”噎了13年

  11月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杭州师范学院下沙校区生科院的一间实验室,实验室的地上满满地堆放着上百个小瓶子,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小伙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从袋里取出一个瓶子,看了标签,然后把它整齐地排列在一旁。

  他叫唐庆蝉,是杭州师范学院生科院动物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也是他的家乡温州市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走出来的第3位本科生。这些瓶子是他上周刚从武汉带回来的研究标本,“里面装的是我们从三峡水库支流采集回来的水样,对研究三峡水库生态有用。”唐庆蝉一边整理一边向记者说。

  除了在校研究生,唐庆蝉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我省最早的希望工程受捐者之一。泰顺县希望工程专干刘海月告诉记者,15年过去了,希望工程从该县送走的学生一批又一批,但现在大多都杳无音讯,跟他们保持联系的也不多,而唐庆蝉却是其中联系比较频繁的一位。

  “我就是想找到当年资助我的好心人。”这是唐庆蝉十多年来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每次寒暑假回到家乡,他都会抽空跑到离家很远的县城找相关部门,打听好心人的消息。

  记者在他写的一篇作文里发现这样的文字:“十多年过去了,对于那个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随时间的流逝,在脑海里越加地让我记忆深刻。而那一句还没说出的‘谢谢’,就如一个结,时间让它越来越紧,缠绕在心头。”

  28元让他懂得感恩

  温州市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坐落于浙江与福建交接的群山之中,村民们依着低洼处巴掌大的水田种点水稻维持生计。“我家的屋子再往前走50米就是福建境内了。”唐庆蝉告诉记者,这个生他养他的家乡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比较落后。

  1990年,恰逢上学年龄的唐庆蝉走进了车头小学,但在他心里,对家庭收入的担忧多于上学的欣喜。父母身体不好,他还有个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作为家中的长子,7岁的唐庆蝉早早在贫穷的生活中学会分担家里的负担。“十多年前,几十元学杂费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那是每学期开学最令父母心焦的大事情。家里的收入是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地耕种,而我们兄妹两个人的学杂费是那片土地无法供得起的。”回想起当年父母为筹学费急得焦头烂额的场景,唐庆蝉的眼睛红润了。

  1993年,还在念小学四年级的唐庆蝉也开始体会到父母的担忧。“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最困难的时候,我和妹妹同时上学是家里最大的开支。”

  正在这个时候,学校老师告诉唐庆蝉,省里有个希望工程要捐助他,以后可以安安心心地上学了。“当时真的好开心,现在都还记得父母知道这个消息时开心的表情。”

  从四年级开始,唐庆蝉和妹妹每个学期都会收到一笔助学金,直到小学毕业从没间断过。唐庆蝉告诉记者,当年跟他同班的20个孩子中,大概有8个跟自己一样是受希望工程的资助才能坐在课堂上。

  据了解,那个时候一学期的学杂费需要38元。“希望工程给了我28元的资助,现在看起来,这点钱算不了什么,但对家里度过困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多次寻人失望而归

  唐庆蝉念完小学后,虽然没再获得希望工程的帮助,但在父母的一再努力下,读完了初中高中,考上了省城这所师范学校,成了车头村的第3个本科生,还实现了当一名老师的梦想,本科毕业后紧接着又考上了研究生。

  “在那些千千万万曾受助的希望工程人中,我无疑是幸运的一分子。”虽然已经读到研究生,但他心里感恩的结却时时未了。

  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唐庆蝉就想过写一封感谢信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做到。而他手上可以找到好心人的唯一资料——希望工程联系卡几年后不见了。“我是专门放在一个抽屉里的,可能家里搬家给弄丢了。高中时翻箱倒柜几次都没有结果,大学时也曾寻找仍然没有任何线索。真是惭愧啊!”他有些懊悔地说着。看得出来他一直把寻找当年好心人的事藏在心头。

  今年本科毕业后,唐庆蝉回了一次泰顺,特意前往团县委请求帮助查找好心人的消息,但却被告知找到的几率不大。“他们说由于年份久远,像我们早期希望工程资助者的资料都在省里,由于我年代记不清,工作人员查找起来也不方便,叫我不要抱太大希望。”唐庆蝉说,这已经不知是多少次失望而归了。

  与“蒋文惊”擦肩而过

  今年7月,还没等研究生新生入学,唐庆蝉就跟着导师远赴三峡做科研调查。寻找好心人的转机就发生在那次出差。“我记得那天是7月10日,当时正在长江的船上采水样。团县委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当年资助我的好心人的资料已经找到,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泰顺团县委打来电话说,唐庆蝉寻找已久的资助者资料在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找到了。“他叫蒋文惊,供职于浙江经典礼仪文化公司,他们还告知了当年蒋文惊留下的公司地址。”9月30日,从外地赶回杭州后,唐庆蝉第一件事就是去登门拜访这位好心人蒋文惊。

  “资料上说,公司地址在潮王路上的潮王村综合市场。”唐庆蝉怀着激动的心情,沿着潮王路走了一个来回,却没有发现这家公司。他不甘心,就连续地来回走,一个不落地找,但最终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我问了很多人,终于在一个看门的大伯那打听到,该公司好几年前就搬走了。”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唐庆蝉站在潮王路上又一次失落了。

  后来,他试图通过网络查找这家公司,也没找到任何消息。于是,他想到了媒体。“其实找到了好心人蒋文惊,我也拿不出什么去报答,但至少我想对他说声谢谢。”

  惟有感恩

  才能让爱延续

  唐庆蝉的故事是平凡的,却又是难能可贵的。采访前,他一直推脱说自己只是希望工程里最普通的受捐者,没什么值得采访。其实,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除了帮助他寻找恩人,还想让更多的人感受一份持续了13个年头的感恩之心。

  希望工程走过了第15个年头,献爱心做善事造就了无数受益者。

  交谈中,唐庆蝉反复跟记者感慨惭愧,很想早点工作赚钱,然后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说他要让那位热心人知道,当年他的帮助没有打水漂。

  记得今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坚持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资助的孩子达178人。当他病危时,他当年资助的一些人已经大学毕业,拥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却没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家长甚至打电话责问丛飞不给学费。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唐庆蝉说,现在自己回报的能力有限,但对好心人说一声简单的“谢谢”,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这句热心窝的话是一种激励,感谢他人也让他人保持那分热心,爱心再得以延续。如果丛飞也能收到更多这样的“谢谢”,也许他在天堂会笑得灿烂些。

  希望工程15年

  资助学生20万

  自1991年浙江省开展希望工程活动15年来,全省已累计接受捐款2.17亿元,援建希望小学414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小学生20.35万名,建设希望书库978个,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07名。

  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传活动部主任王军告诉记者,希望工程成立之初,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采取的是普救的方式,只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列入资助范围,保证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完成。

  后来,省青基会在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学生中,开展了“希望之星”跟踪培养计划,在考上重点高中的希望工程受资助者中,评出“希望之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又继续获得资助。

  2002年,针对贫困大学生,建立了“浙江省大学生助学基金”。

  2004年,资助进城务工、家境贫困的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浙江省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启动。

  今年,希望工程又增加了“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计划”。(041020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