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中街不拆“福”字影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7:14 华商网-华商晨报

  

老中街不拆“福”字影壁(图)

  废墟中的“福”字影壁墙静立在院子中央

  ■本报记者蔡敏强摄

  

老中街不拆“福”字影壁(图)

  新"二百"

  

老中街不拆“福”字影壁(图)

  德国小学旧址

  

老中街不拆“福”字影壁(图)

  老“二百”原址

  ■本组图片由记者闻英奇摄

  新闻提示

  在沈阳市沈河区中街地区南部的一个小巷里,一块珍贵的影壁墙成了拆迁部门的重点保护对象。

  这块影壁墙的身后记录了一家“老字号”的兴衰:它曾属于老沈阳城内四大药房之一的春和堂,该店当年还曾为张学良治愈了重症。

  最近,这块影壁墙所在区域被列入拆迁范围,老影壁将被搬迁保留。

  棚户区显现“福”字影壁墙

  12月2日下午,当记者走进位于沈河区朝阳街111号棚户区拆迁现场,在原沈阳中街老久华洗染厂南院位置,拆迁废墟中一座绿底红字的“福”字影壁墙静立在院子中央,格外显眼。

  这座影壁墙高1.85米,宽约1.4米,座东朝西,分为壁身和底座两个部分,壁身保存完好,四角处依稀可见刻有蝙蝠的彩绘图标,上端还立有木制可移动的棚顶。有关专家推测该影壁的“年龄”应近百年。

  “这座影壁墙实属民间精品,制成年代应为清末民国初年。”曾对此影壁进行实地考证的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告诉记者,“这种样式的影壁在沈发现尚属首例。”佟悦解释说,这座影壁四周的蝙蝠借用“福”字的谐音,释为吉祥的含义。在底座上看,两侧的圆形石块图形为“抱石鼓”,是商贾大户的重要标志。春和堂曾医好张学良病症

  “这应该是沈阳商史中重要的‘老字号’之一———春和堂药铺。”佟悦说。

  住在附近的刘大爷介绍说,这座庭院的原主人姓王,是著名的春和堂所在地,春和堂一度曾与天益堂、德恩堂和鸿泽堂合称为老沈阳四大药房,原来的正房居中的房间还曾供着“药王”孙思邈像。

  据史料记载,春和堂曾经治好过张学良的病。

  有关专家推断,认为春和堂药房可能从皇太极创建“中街”时就已存在,这座影壁应该是春和堂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

  老影壁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这座有着近百年的影壁墙我们将予以整体保留。”沈河区拆迁办有关负责人透露说,按照沈阳市总体规划,“老久华”棚户区拆迁工作计划在年底结束,这座百年影壁到时将被移走。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座影壁已被文物部门列入了搬迁名单。因此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平时都会重点看护这座影壁,以防破坏,直到文化部门将其迁入北塔碑林或其他相关文物保存地。

  新闻概念>>>

  影壁

  影壁是中国古代院落大门内(或大门前)的一种屏障,也称照壁。其建筑材料包括砖、木、石和琉璃等不同的类型。影壁在西周以前就已出现,著名的“九龙壁”就是影壁中的一种,沈阳最有名的影壁当数现藏于沈阳故宫的多铎王府影壁。

  位于中街地区南部的这座老影壁墙即将被搬迁,对于有着370年历史的中街来说,又要有一个“见证者”离开它的怀抱了。

  留住老中街最后的“见证者”,就等于留住一代代沈阳人对老中街的记忆。

  新闻延伸>>>

  盘点中街最后的记忆

  老“二百”曾是吉顺丝大楼兴建于1636年的中街中部地区,有一座显眼的西式建筑,它就是沈阳第二百货商店的前身———吉顺丝大楼。

  1912年,中街上建起了第一座二层百货商厦,十多年后因生意红火又改建成四层。大楼设计宏伟、考究,内部还安装有暖气、电梯、电扇等,在当时绝对是中街上附属设施最好的建筑。

  只可惜这座大楼的东南部缺了一个角,那是当时中街商战紧张,吉顺丝大楼扩建时,位于这个角上的商家始终不肯搬走,最终“吉顺丝”只得放弃,使得这座建筑留下了“残缺美”。

  新“二百”为奉系军阀所建

  在老“二百”斜对面,还有一座被沈阳人成为“小二百”或“二百地下室”的商场,它由地上地下两部分组成,其前身是奉系军阀阚朝玺于1928年所建的“利民商场”,系中街最早的商业场所之一。

  而今,在这家商场的店面上还挂有两个牌子,一个记录着中街从1636年兴建以来的历史,另一个记载着这座商厦从“利民商场”至今的兴衰起伏。

  最早由外国人建的小学成危房

  在中街北侧,有一座已成危房的平房,它就是沈阳最早的由外国人设立的小学———德国国民优级小学,而今它已是92岁高龄了。

  这座学校由一排平房组成,坐北朝南,房屋起脊,但门窗均已破败不堪,有的屋里还长满了荒草……从墙上残存的板报看,在几年前这里曾为一所小学使用过。

  有知情人士介绍说,这所小学应该是由德国的传教士或是德国人出资修建的。

  在中街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有一些著名的老建筑淡出了舞台。

  中和福茶庄“老宅子”

  中和福茶庄是沈阳现存最古老的专业茶庄之一,当年它以“麒麟为号”的老店更是驰名沈城。该店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创建以来,产品不仅销往东北各地,同时还远销至越南、蒙古、俄罗斯等,被誉为东北第一茶庄。

  “中和福”的门脸第一次变化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是在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两次改修“中和福”其外观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原东风商场大楼

  刚刚被切割保护的东风商场“正门脸儿”,成为这座有着78年历史老商场的最后留念。

  上世纪20年代,中街商战愈演愈烈,很多商家都盖起了欧式建筑,位于中街西端的东风商场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中街上幸存的最后三座民国时期所建欧式建筑之一。

  为保护这座“活化石”,沈阳市投入50万元对其“正门脸儿”进行切割保护,这在东北历史上也是首次。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张毅何骞采写

  (奖励线索提供者陈先生4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