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驾马车”拉动河源发力快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9:15 南方日报

  科学发展看河源①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着力栽好经济发展的“大榕树”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着力栽好经济发展的“大榕树”:发展是河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第一要务。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如果不抓住当前,发展就

会停滞不前,如果不考虑长远,发展就难以持续。因此,要在全力加快发展速度、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谋划长远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多做打基础、增后劲、“栽好树”的工作,多谋结构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速”说河源

  2005年河源市GDP总量跃上2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

  2003至2005年3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8.3%、40.85%、35.2%、38.1%。

  三大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3.2:28.9:37.9优化为去年的21.5:38.9:39.6。

  预计到今年底,与2002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可增加1.5倍,地税收入可增加3.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增加2.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增加4.5倍。

  3年前,人们对河源的认识还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全市辖下的5个县全部都是特困县,2003年,河源的人均GDP仅4000多元,还不到广东省平均水平的1/4,只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1/20到1/10;2002年,河源的工业化水平不到30%,全省早到了50%,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后无追兵”。

  3年后,河源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观感:到处是林立的工地,繁荣兴旺的工业新城,充满商机、充满活力。3年来,河源人痛定思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抓住区域协调发展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抢搭工业化快车,以工业发展为主战场,全力加快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市、县、镇全面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从“后进”走向“后发”,初步破解欠发达地区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的难题。

  “后发河源”后发态势日益凸显:今年1至10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税收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8%、70%、43.3%和34.7%,增速均在全省前列。

  新型工业化:三大主导产业日益凸显

  河源落后在工业,后发的突破口也在工业。如何在加强环保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发展,是河源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河源不加快工业发展是死路一条;但工业发展上去了而污染了环境,也是死路一条。破解这一难题,河源市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起步晚但发展起点要高,以河源的优美环境、丰富资源、优质服务促工业发展,走出一条河源工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3年来,河源市坚持不懈地抓园区建设,把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短短3年多时间,河源市工业园区已完成开发面积42平方公里,落户项目500多个,投资总额达299亿元,“一区六园”工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漫步高新区,俨然一座工业新城。据高新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香港龙记集团、美平集团、福新集团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在河源落户,法国萨基姆、美国开利空调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开始在河源“抢滩”。今年1—10月,全市“一区六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49.08亿元、税收2.6亿元。

  河源发展工业,不是简单地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找准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意识地引导同类的产业、产品在同一园区内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以龙头项目为带动,催生“榕树效应”,促进行业集中、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套,降低投资成本,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主导产业。经过3年努力,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手机及其配件生产企业为主的手机信息产业、以龙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农夫山泉为龙头的食品饮料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凸现。

  西可、可立新等一大批手机及其配件生产企业在该市落户,目前已落户手机企业11家,正在洽谈的有10多家,预计今年可产手机400万台,产值达45亿元以上。随着我省唯一一家省级手机生产基地——“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我省质监系统唯一的通讯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双双到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落户,为河源做大做强以手机及配套产品生产为主的手机产业注入了“强心剂”,手机生产基地逐渐形成。

  观念一变天地宽。3年来,工业底子曾十分薄弱的河源市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14.44亿元,同比增长44.8%,是2002年的近4倍,实现工业增加值57.78亿元,增长46.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是2002年的2倍多。工业发展优势日益凸显。

  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富万户千家

  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河源市也积极转变观念,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发展县域经济为手段,积极引导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一县数品、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农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万绿宝休闲食品、霸王花牌米粉、望郎回板栗、聪明人猕猴桃果汁等一大批农业品牌已成长为河源的名牌产品,其中聪明人猕猴桃果汁、望郎回板栗、霸王花牌米粉等8个农产品品牌还被评为省名牌产品。

  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就是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近年来河源市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已成功引进了温氏集团、瑞昌食品公司、三友集团、聪明人集团、华威科技、万绿宝公司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农业龙头企业由2002年的91家发展到了10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4.08亿元,全年利润约0.92亿元,带动农户12.62万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其中,河源市引进的广东温氏集团主要是生产和销售禽畜种苗、蛋类、饲料的企业,该公司到河源投资建厂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目前,该公司已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禽畜生产供应基地,2005年产值已达2.71亿元,预计今年可达2.86亿元,带动农户1300户。

  促进农产品加工升值是河源促进农业发展的又一重手。3年来,河源出台系列文件,积极培育一批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加工升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334家,生产总值达3亿多元,成为河源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同时,河源市也积极引导农民依据产业特色,建立各种类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壮大农业发展力量。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57个,带动农户6630户。

  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23亿元,比2002年增长1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45.26亿元,同比增长5.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2年底的3454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3764元。

  旅游特色化:“大旅游”使河源日益兴旺

  在河源采访,正逢2006国际旅游小姐大赛总决赛在河源举行,记者充分感受到今日河源的魅力,体会到河源“旅游旺市”战略的超前眼光和魄力。

  河源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万绿湖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有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足迹遗址三位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恐龙基地,有佗城等众多文化史迹遗产,还有众多的温泉资源。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河源市以打造“大旅游”为目标,围绕“绿色河源、文化河源”的主题,着力打好“四张牌”,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牌”、拥有一流水质生态环境的万绿湖“王牌”、集历史文化、恐龙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名牌”、以苏家围等客家文化为主的“品牌”,大力发展河源特色旅游,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以旅游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3年来,河源市在成功举办了三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的同时,还成功举办了“广东万绿湖杯”2006第十一届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世界总决赛、国际恐龙研究会、国际摩托艇比赛、央视“魅力河源”大型晚会等宣传造势活动,积极向外宣传推介河源旅游新形象,吸引人们到河源休闲观光,河源旅游业蒸蒸日上。全市已形成了以万绿湖、桂山为代表的生态游,以苏家围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游和以龙源、热龙、御临门温泉为代表的温泉游三大旅游品牌,河源大旅游格局日益形成。

  2004年,河源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去年4月,河源被授予“中华恐龙之乡”称号。去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39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29亿元,对比2002年分别增长75.5%和51.9%。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市酒店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也快速发展,仅仅3年间,河源就迅速建起了翔丰、万豪两家五星级酒店,今年1—9月新批准立项房地产开发项目3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1.74亿元。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2003年至2005年,河源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6.36%,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也由2002年的37%提升到去年的39.6%,大旅游使河源一派兴旺。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陈韩晖

  通讯员邹仕选姚家芳

  明日敬请垂注:科学发展看河源②

  既要完善设施,又要优化服务,着力栽好提高发展竞争力的“梧桐树”

  图:

  西可电子通讯是高新区内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代表。梁炜培梁文祥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