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走出"拉网式"检查的怪圈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9:16 东方网 |
震惊全国的曲靖市“11·25”富源矿难共造成32人死亡、28人受伤。12月1日下午,曲靖市副市长王喜良、富源县县委书记宁德刚,在通过曲靖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的曲靖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向社会公开道歉。据称,曲靖市目前正开展“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努力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并要求彻底关闭安全无保障的各类煤矿,严禁置换代关、弄虚作假和关后死灰复燃。(12月03日《广州日报》) 不可否认,这些在特殊情况下出台的兴师动众的“拉网式”检查,不仅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还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有效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再度发生,令人拍手叫好!但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一种常态下的工作程序、监督检查制度和官员问责制度。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个有责任的官员,时时刻刻都要把与群众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等息息相关的事情放在心上,强化常规的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应在“检查”上标薪立异,放“马后炮”,降低“拉网式”的功效。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比如近来频频发生的矿难和食品安全事故,其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并非一天两天,有关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为什么不及时进行“拉网式”检查?何必非要等它炸死人、毒死人了才“高度重视”、兴师动众,并且一查就问题成堆、触目惊心?还有,在很多情况下,“拉网式”检查常常是“突击式”、“运动式”,风头一过,面貌依旧。于是,事故之后搞“拉网式”检查,“拉网式”检查之后又发生事故,如此周而复始,成为一种“怪圈”。试想,如果我们的职能部门注重平时的日常监管,“检查”的“网”拉得严,监管到了位,这样的灾难和悲剧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吗? 一些领导之所以热衷“拉网式”检查,一是为工作中的失误“涂脂抺粉”。在当前责任追究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官员们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在事故面前故作“重视”状,立马作出批示,部署这样或那样的“大检查”,把关乎个人荣辱升迁的“上级”摆平、糊弄妥当再说,至于检查效果如何,他们顶多是听听汇报,走走过场而已;二是制造信息,转移视线。一些重大事故发生后,少数政府官员为减轻责任压力,不考虑行政成本,不惜小题大作,制造轰轰烈烈的“拉网式”检查信息,以此冲淡社会舆论,达到转移公众视线的目的。 由是观之,走出“拉网式”检查的怪圈,关健是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强化常规性的日常监督管理,莫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只有当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成为了常态,问题才能解决在萌芽状态,隐患才能及时得到消除,事故才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事发前工作失职,监管缺位,事发后哗众取宠,“拉网”检查,不管如何造势“作秀”,到头来只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为此,我们密切关注着曲靖的“拉网式”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期待能听到一个令人满意的“下回分解”。 作者:高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