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陆定一的"冒死进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9:43 东方网

  读了昨天《新民晚报》“夜光杯”陆定一之子陆德的长篇文章:“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陆定一最后的遗言”。心里感慨万千、脑中思绪连绵……

  “七大”中央委员中学历最高、各国共产党宣传部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人

  陆定一出身名门望族,参加革命不是生活所迫、而是救国理想所致。他两次被王明路线打击,长征前职务一撤到底,抗着梭镖长征。遵义会议后恢复职务时,提出了“万里长征”这一载入史册的政治术语。

  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和宣传工作,在宣传部部长这个岗位上干了22年,是各国共产党宣传部部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在“七大”召开时,他是中央委员中学历最高的。正因为他有着非常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在长达22年的任职时间中,在当时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年代,他当时提出的许多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他提出要允许艺术和科学改造“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提出允许不同学派和新的学派的对立,提出要把文学艺术问题、科学技术研究“同政治问题区分开来”……这些观点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也使得他能够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虽然屡遭不幸、但最终能够被党和人民接受、被历史铭纪。

  “冒死进谏”、保住故宫

  1949年天安门开国大典上,梁思成站在当时的党中央领导身后,当听领导说广场南面一大片古色建筑以后将全部要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烟囱林立的工厂时,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沿着这个思路,1960年前后,北京市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南北要打通一条大路,故宫必须拆除。这个意见,毛泽东已经同意。当时,谁要反对,政治风险很大,因为毛泽东把拆除古建筑看成是向旧势力挑战,说:“这些遗老遗少啊,当亡国奴(日本侵占北京)他们没有哭,拆几座牌楼古坊就要哭鼻子?!”

  但是,令人感动的是,陆定一“冒死进谏”了!因为这个进谏,故宫得以保存;因为这个进谏,陆定一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这个进谏,我们今天看来都是一个很值得学习和发扬的优良传统、都是一种很值得借鉴和提倡的党性原则、都是一项很值得研究和制定的民主制度!

  在陆定一“进谏”的不久前,发生了彭德怀“庐山会议事件”,“进谏”随时可能被打入地狱;在陆定一“进谏”后不久,又发生了“七千人大会事件”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事件”,不同意见的提出乃至真理的坚持,也随时可能成为“死罪”——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就是一例。在如此对“进谏”不利的政治生态中,陆定一同志竟然还是“进谏”了!其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高风亮节实在是可歌可泣!

  反思自我、坦荡忏悔

  像陆定一这样遭受迫害和打击的干部,完全有理由在文革后趾高气扬地批评和批判别人,不用反思自我,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同志和人士,他们只让人家看见自己被整的一面,极力掩饰或推却自己也曾经“紧跟时代潮流”、进行整人的一面。但是,陆定一同志没有这样做。

  他多次对子女和身边同志谈到,毛泽东的错误中也有自己的一份,“毛主席所犯的错误,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误,历史不是一个人走出来的。我是中央的领导成员之一,主管文教和宣传工作,主席在这方面的错误,我也有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反右斗争到文革,陆定一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罪行性质不一样,但是,对毛主席的错误路线,自己还是全心全意执行了,这里“有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的错误,也有一部分是自己搞的,当然由我负全责。”

  好一个“负全责”!这是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体现。与此相对照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们现在有些青年干部,完全忘记了党的这个传统,只知道“表扬和自我表扬”;一有风吹草动,思想就像“芦苇一样晃来晃去”,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更没有自己的做人原则。袁世凯在《走向共和》电视剧中的台词:“搞政治只有利和弊、没有对和错”的政客逻辑,也已经开始侵蚀了一些人的灵魂,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加以纠正和制止,不加以批判和铲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路途漫漫、工作艰难,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国家干部,都有一个政治上坚持原则、思想上恪守信念、工作上奉行进取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的政治生态与当时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能否认的是,也确实有一些地方、有一些时间,我们的一些部门和区域,问题比较严重、正气不够抬头、“做官为什么”的问题还是没有搞清楚,陆定一同志的思考和研究、原则和立场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陆定一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走了,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不会离去的。它将永远对青年干部、对全党、对民族振兴发生巨大的作用的。


作者:张生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