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影视“生产快感”的边界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0:26 浙江在线

  ●艺术审美,当然要给人以视听感官或阅读神经的快感。绕过快感,那是说教,不是艺术,也非审美;但止于快感,尤其是仅止于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那也不是真正的艺术,至少不是优秀的艺术

  ●像那部以“乱伦乱恋”刺激观众视听感官为能事的电影,某些品位低下的偶像类、选秀类电视艺术节目,以及提供理论依据的“美学主张”,在思想品位上放弃了建设和谐

文化须坚守的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底线,历史理性匮乏,美学理想沉落,有悖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

  ●艺术的快感与美感、养眼与养心的“度”的和谐把握,实质上关乎着艺术能否真正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美学理想的旗帜,能否在审美上真正“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并从而真正代表提升人民群众精神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

  不久前,一部在某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的中国电影在国内同行和观众中引起了争议。该片描写了当今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个母与子间产生畸型爱恋的故事:女主人公17岁读高中时,与男同学偷食禁果,未婚产子,自己与男友双双被学校开除。男友异地打工,不幸摔死;自己进了剧团,靠演戏和唱流行歌曲为生。孩子生下后,被告之为“死胎”,女主人公受刺激后日渐堕落,发展到唱黄色小调卖钱及与已婚男人乱交。而所生之子实际上被接生医生(即其男友的姐姐)领养。十年后,已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不好好上学,经常到剧团玩耍,今天从演员的晾衣杆上偷一个乳罩,明天又爬到女浴室窗上偷窥女演员洗澡。一次,儿子正巧偷窥了自己不相识的生母洗澡,生母发现后追打儿子。于是,“不打不相识”,母子竟荒唐地认成了“干姐弟”。一天,“干弟”把自己从小河里叉来的几条鱼给“干姐”送去,碰上“干姐”正与另一有妇之夫在床上偷情,居然十分痛苦地恳求“干姐”不要再与别的男人相好,因为自己长大了要与“干姐”结婚!27岁的“干姐”答道:“等你龟儿子长大了,我都成老太婆了。”而仅仅10岁的“干弟”应辩:“你成老太婆了,没有人要你,我正好要你呀!”……

  我之所以不吝文字复述影片的上述情节,是为了让读者明白其所以引起大家争议的症结。有人说:该片情节奇特曲折,粗俗的语言和“枕头加拳头”的画面给观众视听感官的刺激感和快感都很强,娱乐性和观赏性值得称道;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该片在追求娱乐性和观赏性时,突破了建设和谐文化所必须坚守的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底线,其所以在某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也是迎合了某些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某种偏见和猎奇心理。

  这里的确提出了一个应当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追求艺术的娱乐性即快感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应当如何全面辩证地处理好艺术的快感与美感、养眼与养心的关系问题。

  我是赞成对上述影片的后一种评价的。无疑,艺术作为人类审美地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其宗旨是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身心,健全人的人格,促进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身的和谐,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艺术的真谛在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在通过快感,创造美感,而美感的最适境界是和谐。艺术审美,当然要给人以视听感官或阅读神经的快感。绕过快感,那是说教,不是艺术,也非审美;但止于快感,尤其是仅止于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那也不是真正的艺术,至少不是优秀的艺术。虽止于快感但并未放弃建设和谐文化所须坚守的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底线的,还可归入无害的艺术。而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优秀艺术,理应自觉地既给人以快感,又自觉地善于引领快感达于人的心灵,使人获得认识上的启迪、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即由快感而升腾为美感。这时,只有这时,人心才获得了一种因艺术审美而致的和谐美感。这种和谐美感,有时呈现为致远的宁静,有时表现为激进的振奋;有时开怀大笑,有时悲悯感伤。近闻,温家宝总理赴医院探望季羡林先生谈及构建和谐社会时,季老强调“人自身内心的和谐最重要”。此言极是。而艺术在促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上的独特功能,至关紧要。

  但是,时下确有一种为上文提到的那部以“乱伦乱恋”刺激观众视听感官为能事的电影及某些品位低下的偶像类、选秀类电视艺术节目且提供理论依据的“美学主张”——认为历史已经跨入“后现代”,人类的艺术,就是为了“生产快感”,就是为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视听奇观”,给人以视听感官强烈的新奇感和刺激感。在这种似是而非的“美学主张”推波助澜下,“娱乐至上”的某些“贺岁片”出现了,思想贫乏、故事空洞、人物苍白的某些专靠画面“震撼”的“大片”出现了,低级搞笑、寻求刺激或诱人做“一夜成星”、“一夜致富”美梦的电影艺术栏目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是:荧屏上的这些作品,为了片面追求娱乐快感,一方面在思想品位上放弃了建设和谐文化须坚守的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底线,历史理性匮乏,美学理想沉落,有悖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艺术品位上让声光电波等技术手段成为主角和主宰,使神韵、意境、意象这些中国艺术精神的灵魂和优势都纷纷让位于五光十色、大而无当的视听感性“奇观”,技术挤压了艺术,艺术本体越来越萎缩。

  可见,艺术的快感与美感、养眼与养心的“度”的和谐把握,实质上关乎着艺术能否真正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美学理想的旗帜,能否在审美上真正“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并从而真正代表提升人民群众精神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适“度”则和谐,快感升美感,养眼更养心;过“度”则不和谐,快感成宣泄,养眼变伤情。西方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过度快感可以扰乱心智。”人类文艺史反复证明,有两种文化,会扰乱民族的心智、破坏国家的文化和谐:一种是专制文化,它压制人们的思想;另一种则是“娱乐至死”的文化,它可以导致一个民族只知道笑而不知道为什么笑。受众视听生理感官的过度快感,必然造成精神心智的失衡破坏;无节制的感情刺激,必然造成审美心理的理性紊乱;伴随着过度的快感享受,美感能力和反思能力必然衰减。这,于国家,于民族,都害莫大焉!须知,“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艺术若放弃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底线,宣扬声色犬马和胡诌搞笑,一味凭借科技手段营造“视听奇观”,那么,就只能止于快感和养眼,只能乐其外而决不能乐其心。眼乐仅在一时,心乐才能受用一生。艺术之美,不在迎合市趣,而在引领时尚、着意久远、化人养心。

  末了,我想起了恩格斯在论德国的民间故事书时的一段精辟分析。他说:“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伧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的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但是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这话,讲得多么形象、多么深刻!艺术需要健康适度的快感,更需要美感;需要有益无害的养眼,更需要养心。愿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民艺术家,以文化自觉的清醒意识,辛勤耕耘,奋发进取,创作更多的养眼养心、“目击道存”的美的精品力作!

  (作者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研究员、博导)

作者: 仲呈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