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超200亿元大生意还要做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0:34 红网-三湘都市报

  

超200亿元大生意还要做大

  株洲市芦淞区区委书记强国跃

  

超200亿元大生意还要做大

  株洲市芦淞区中国城服饰广场本版图片均由 记者 刘哲摄“浙江有义乌,湖南有芦淞”。芦淞市场群这一曾名噪一时、风云几度的“航空母舰”,曾因为滞后的基础设施、传统的流通方式和经营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度萎缩。如今,随着长株潭一体化交通、区位优势的日益明显,现代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芦淞又开启了现代物流服饰的新篇章。株洲芦淞区委书记强国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作为中西部服装的著名集散地,芦淞服饰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带动全省服装产业的发展。

  商圈北移成就专业大市场

  芦淞市场群的发展于得益于株洲铁路交通的便利,造就了株洲服装批发的成行成市。“然而,随着周边省市不断涌现功能相似、规模相当的同类专业市场,加上全国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芦淞的区位、交通优势逐渐被弱化。”强国跃等商圈内部建设者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来重塑芦淞的未来。

  2005年,株洲市政府、芦淞区政府为解决芦淞市场群的交通物流瓶颈,对铁西路进行改造。依托铁西路、汽车南站、火车站组合交通优势,商圈北移成为一种必然。“十年之前芦淞服装市场的发祥地就靠近火车站,十年之后芦淞服装市场群的战略中心又将向这一区域偏移。”

  列入长株潭物流中心规划

  芦淞市场群位于长株潭经济三角区的中心,是承启东西,连贯南北的枢纽所在地。近几年来,株洲市加大投入对芦淞市场群的改造,基本形成了品牌服饰、高中低档服装批发与零售业经营纵横交错的市场格局。市场通道宽敞明亮,外表装饰富丽堂皇,由以前的鸟笼式摊位改造成了宽敞、高品位的写字楼,货物流通更加快捷方便。再加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大批重量级商贾纷至沓来,形成了云集芦淞市场的景观,进一步巩固了芦淞市场群作为中南地区区域服饰物流中心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我们启动了服饰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是规划‘三区一中心’,即服饰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展示交易区、电子商务中心。全面接轨现代物流。”强国跃说。

  “服饰产业继续被列为株洲市‘十一五’时期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芦淞服饰物流中心也纳入了长株潭物流中心规划之列,随着沿海服饰等产业梯度加快向中西部转移,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大有可为。”在谈及芦淞服饰产业集群与长株潭一体化的相互促进时,强国跃表示,三地一体化使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芦淞在打造湖南品牌文化,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等问题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记者刘燕娟

  □数字芦淞

  "中国服饰大展厅"

  目前,芦淞服饰市场群的服饰专业批发市场已有43个,营业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门面摊位有2.2万多个,吸纳全国各地从业人员10多万人,汇集了国内外4000多个服饰品牌代理,拥有5个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100多条通向全国各地的货运专线,6万多平方米的仓储系统。商品辐射到以中西部省份为主的200多个县(市、区),市场年成交额超过200亿元。“特别是经历了由地摊式→鸟笼式→开敞式→经营写字楼式的发展,业主的经营环境大为改观,周边配套物流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商家入户芦淞。”

  □走市场

  最新款式服装从这流向全国

  株洲人王强是芦淞区中国城服饰广场的业主。两年前,王强看中了服饰城靠近株洲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加上周边已形成了批发内衣、鞋等大型商圈,便毫不犹豫地租了一个小门面做起了服装生意。

  两年过去了,由当初的3-5平方米的门面,到现在将近50平方米的门面,王强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往来的商家也越做越远。他告诉记者,现在来他这里进货的都是些老顾客,外省人占了一半以上,“因为交通很方便,他们晚上坐火车早晨就到,当天可以把最新款式带回去。”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新的交通、区位优势的形成,王强表示:“今后的财源一定更加滚滚来!”

  温州等外地老板占七成

  每天凌晨3、4点是周新华最忙的时候,数单、出货、交易,一大包一大包的服饰从她这里涌向全省、乃至省外各地。小周是温州人,别看个子不高,在人群中来回穿梭自如,把前来进货的客户招呼得熨熨帖帖。

  她告诉记者,来株洲已经5年了,以前一直是小摊位经营,去年搬到金帝服饰广场租了一个门面、看中的就是金帝广场扼守寸土寸金的株洲芦淞服装市场群及火车站的“咽喉”位置。再加上周边商业氛围浓厚,商业配套设施完善,银行、酒店、商务会所、超市等一应俱全。

  这些年一直离家在外,小周心中满是感慨,幸好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也给自己安慰不少。同时,像她这样的外乡人在芦淞服饰市场的业主中至少占了70%%,都是来自温州、福建、广东等外省业主,湖南业主中以邵阳人居多。

  这几年,小周等一批外乡人见证着株洲,乃至整个湖南日新月异的发展,谈起长株潭一体化,小周说道:“好啊!城市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做啊!”她还告诉记者,已经决定在株洲定居,争取将服装生意越做越大。■记者刘燕娟

  □专家访谈

  跨市股份公司经营“3+5”

  【访谈人物】 省政府经济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唐宇文

  【核心观点】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致力建设“共同市场”和“共赢机制”来实现共同发展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城市。这是我省城市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后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思考如何加快“3+5”城市群的建设这一战略命题时,首先应明确一点,即“3+5”城市群必须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在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和协调作用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致力建设“共同市场”和“共赢机制”来实现共同发展。

  在协调“3+5”城市群建设相互关系的过程中,一是要提高各自在服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等方面的自觉性。如可探索由“3+5”城市共同协商,形成共同遵守的“区域公约”。公约内容可包括区域生产力布局原则、区域产业发展准则、开放共同市场、促进人才交流、统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统一整治和保护环境、建立协调与管理制度等,以此协调各地区的政策行为,使“3+5”城市在招商引资、土地批租、人才流动、技术开发、信息共享等方面,营造无特别差异的政策环境。当然,由于各地区条件不一样,存在差异是自然的,但这种差异应不影响区域整体利益;二是要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利益的统一。通过“3+5”城市共同参股组建跨市集团公司,经营面向“3+5”城市的项目,以实现利润和税收在“3+5”城市的合理分割,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是可以重点探索的方向。事实上,省外也不乏成功模式,如上海与浙江在洋山港开发上共同组建“同盛洋山港投资公司”,由两省市以资产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我省“3+5”城市群的建设,在许多方面可借鉴这一模式。

  总之,“3+5”城市群的建设,必须打破行政壁垒,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引导发展。■记者 唐婷采访整理

  □我说长株潭

  “三地银行实现同城存取”

  小肖(株洲市民):我们公司和长沙方面的业务往来频繁,经常需要转账什么的,我希望长株潭一体化能实现三地银行业务按同城存取来算,查询转账也不收什么异地存取手续费了。

  胡先生(湘潭市民):我是湘潭人,最近几年在株洲做生意,常年在两地之间跑。我觉得现在长株潭一体化最迫切的就是三地之间开通公交车,相互之间往来车辆取消过路费等收费。

  曹老师(长沙市某中学教师):三个城市各有各的城市特色,长株潭一体化不能搞大统,抹杀各自的特色。我觉得应该对三地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优化重组,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分工,使三地产业分工区域化明显。

  (欢迎读者拨打热线0731-4326110)

  ■记者 徐焰 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