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大学生就业难:是观念陈旧还是制度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4:22 金羊网-羊城晚报

  □谌新民

  现在大学生的培养并不是总量过剩的问题,不管是从发达国家还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经验看,我国大学生总量并不多。更进一步说,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观念问题,更是社会相关制度结构性缺陷所致。

  大学生“就业难”本已成为牵动社会公众神经的敏感议题,近日教育部发言人就名校生养猪发表的“媒体转变观念说”和“原创性说”,更加引发媒体和公众的深评热议。

  首先要厘清三层次概念:一是大学生整体就业难还是个别大学生就业难?二是为什么名校生非要去养猪卖肉或陪聊,而不从事其他更需要专业训练的工作?三是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目前,不管是教育部发言人对媒体的呼吁,还是媒体和公众的激烈反应,多少有点让人感到过于感性,或者说诘问错了对象,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理性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性缺陷和深层结构性矛盾。

  个别名校大学生养猪卖肉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校学生就业的整体状况,更不能反映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水平,就像处于劳动年龄段的劳动力总会存在失业一样,市场经济条件下谁也不能保证每个大学生如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分配就业,或者一定找到“体面”的工作。个别学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体面工作“秀一把”其实没有什么,但如果社会对待该事太当真或无限放大那就大有问题了。

  我们认为,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分析,社会和家庭花费了大量资源培养一位(名校)大学生,却从事并不需要更多专业训练的养猪(如果从事养猪研究或开发养猪技术那就另当别论了),除非它能带来高额回报,否则怎么都想不出来它的“正外部性”体现在哪里。如果他寻找的是比原来预期稍差的单位再通过工作中努力达到满意的职位会如何?如果真有能力和毅力考研后再就业又会如何?如果他不是去养猪而是从事养猪业的市场分析又如何?我们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源力争建立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希望培养相关领域的“精英”,即使出现极少数养猪卖肉的人们也会理解,但将养猪卖肉当作是很“原创性”的工作,还要人们转变就业观念,不知那些纳税人会怎么想。

  现在大学生的培养并不是总量过剩的问题,不管是从发达国家还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经验看,我国大学生总量并不多。更进一步说,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观念问题,更是社会相关制度结构性缺陷所致。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多的是劳动就业部门或劳动力市场作用的领域,大学教育其实只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一个环节,从一般意义来说,教育部门只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就业需要提供合格的产品———毕业生,而不是包办大学生的供-产-销全过程。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教育部门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多地关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如果学生不能达到培养要求而出现就业总量或结构性问题,则应该从教育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本身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进行反思,从精英教育-专才教育-技能教育的分工体系是否合理进行反思,从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结构相关性上进行反思,从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动建立大学生的就业预测和预警机制上进行反思,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过程必经的阵痛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供求脱节进行反思。

  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热炒,而是冷静的思考和积极的办法。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还是应该从大学生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着力。一方面是改善大学生供给的质量和结构,另一方面是增加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提供更多适合于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才能减少名校学生去养猪卖肉现象,提高全社会人才的整体效能。相关新闻链接见今日本报A6、A7版,外地(黑白版)在A10、A13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