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集体扫荡”凸显弊端 毕业生吁供需见面会细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4:28 中国新闻网

  

“集体扫荡”凸显弊端毕业生吁供需见面会细分

  资料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型招聘会出现了许多弊端。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满足于供需见面会“集体扫荡”的招聘形式。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使用。

  近两周,有两则关于招聘会的消息耐人寻味。11月18日,广东省首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200家企业和单位提供500个职位,但却引来两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应聘。

  另一则是11月20日,在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郑州招聘会3万名大学生将电梯挤逼至变形。而目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几乎每周一场,即使是已举办的多场招聘会,人山人海的现场也令人叹为观止。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满足于供需见面会“集体扫荡”的招聘形式,从而纷纷进校园开专场招聘会,或参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设的针对性更强的中小型专场招聘会。

  双向选择、供需见面。这种透明度高、交流直接的人才招聘会形式,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大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喜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大型招聘会出现了许多弊端。

  毕业生:大多无功而返

  近日举办的一场高校供需见面会,记者还没走到招聘会大门口,眼前黑压压的人头,向内蠕动的拥挤的人群已说明一切:这里早已人满为患。“虽说是行业专场招聘会,但没想到人这么多,我的新皮鞋都被人踩了好几脚,脚痛得要命。”小张是广东工业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他边说,边踮起脚尖,伸长脖子,试图从别人的头顶看过去,好知道企业有哪些招聘职位。

  小张在一家心仪的机械装备企业前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伍,终于轮到他了。只见招聘人员面前是一堆堆高摞的简历,就像一座座小山。该企业招聘人员边翻阅他的简历,边提问,前后不到1分钟的时间,该招聘人员就对小张说,“你的条件还不错,把简历留下吧,如果合适,我们会通知你的。”小张知道自己“没戏”了。

  与小张一道来的小杨也等了一个上午才投出两份简历,她说,“到了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山人海,每个展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稍好一点的单位档位前面都排起长队,投一份简历等一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只简单问你应聘什么岗位,然后在自荐书上注明就算完事。有的同学根本不能与招聘单位接上头,只能请排在前面的应聘学生帮忙把简历递过去。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看着如此多的单位和应聘学生小杨有点不知所措了。

  企业:无法与学生沟通

  “现场人太多了,收简历都忙不过来,根本没什么时间沟通。况且,很多学生放了简历就走,怎么沟通嘛?”某集团公司负责人李女士认为,供需见面会只是“凑热闹”,效果不佳。现场沟通很有必要,但就是没时间。一方面单凭简历无法判断学生的真正素质,另一方面,收到的简历装成麻袋,也只有搬回去再细细研究、筛选,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而收到的简历一经分类,结果又是:某些职位“货源”充足,某些职位一个也没有。

  更气人的是等清理完了,也就半个多月了,再约面谈,人家都找好工作了!“其实这种动辄上百家企业、上万名求职者参加的大学生招聘会,在国外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一中外合资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高先生表示,他们宁愿多花些成本,搞专场招聘会。

  呼吁:招聘会服务工作要细化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和大学生就业的进一步市场化,曾被誉为大学生“求职盛会”的供需见面会已走到了发展的尴尬路口——轰轰烈烈而来,偃旗息鼓而去(签约几率很小)。“大学生招聘会的形式要改了!”

  企业现在包括网络、平面媒体、校园、双选会已构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格局,它们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由于大型现场双选会具有直观、信息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招聘模式,而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状至少会持续5年。

  关键是在目前文、理分科或局部专业的供需见面会的基础上,提前通过网络或报纸发布详细的招聘信息,同时加强对招聘企业的挑选,避免那种“参展型”的企业入场。此外,在同一招聘会内按专业设置区域,分流人群。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陈君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