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现代私塾的“恋古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4:52 四川新闻网

  12月2日,中国古代私塾教学场景在沈阳一家名为九雯学堂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里再现,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小学生在新私塾中,学习的并非文化课程,而是国学和中国传统礼仪等教育。(12月3日《沈阳晚报》)

  沈阳这家“现代私塾”,不算啥新事物,北京、湖北、上海都已尝试在先,是别人玩剩下的东西了。所以只好在服装、道具上搞点新花样:如教室内悬挂孔子画像、老师手拿

毛笔写板书、琴桌上放着砚台、学生身穿汉服长衫听课(这行头也得不少银子吧)……看着更像是一堂表演课。

  古代私塾啥样子谁也没见过。估计先生、学生穿的也就是家常衣服。至少明朝人不会穿唐装去上课,宋朝人不会穿汉服去上课吧。更重要的,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是适应当时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的,发挥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也为社会培养了一些人才,尽管很多是“八股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在近代洋务运动中逐渐式微,因为它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新思想、新科学的传播和平民教育的需要。新式学堂取代旧式私塾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旧私塾能够在现代社会恐龙复生,我想多半与复兴国学和儒学领导世界文明的思潮有关。国学该不该弘扬,儒学能不能救世,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学界至今还在打架。“儒学大师”郑家栋,倒是把自己的六个老婆都偷运去了“国学的荒漠”美国。国学要在21世纪发扬光大,不妨拿出自己的真东西来,“四大发明”的老本吃得差不多了,汗牛充栋的典籍,又能证明和实现什么呢?非要苦心孤旨地营造一个仿古氛围,恐怕还是担心在一个平台竞争,没法和西学抗衡,就像中医无法像西医那样令多数人信服,大刀长矛敌不过坚船利炮。造一个暖室把弱的圈养保护起来。只是让少年儿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些让人不放心。

  私塾开办者说要给学生们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这我就更不懂了。西方人没有受过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的熏陶,但他们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君子之风,却并不落后。倒是来自礼仪之邦的人士,在国外的公共场所,不得不经常温习“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大声喧哗”的中文提示。中国教育问题如山,应该考虑的是怎样与国际接轨,学用先进的理念、制度。私塾复古,是在现代社会的无为和逃避,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好把目光投向从前,恋古成癖。我愿意相信,民间的私塾之风,是对教育体制改革失望后的无奈之举,而不是真要融入复兴国学的大潮中去。

  教育部11月29日发文,允许个人开办私塾。这是对办学方式多元化的探索和宽容。但愿这个“私塾”,是一所开放、现代化、个性化的学堂,而不是传统文化“私货”的专卖店。教育部已明确表示,国学课堂并不会成为单独学科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这个做法是明智的,我举双手赞成。

  [作者:谢洪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