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逆势冲关经济一年翻身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4:52 金羊网-羊城晚报 |
今年前三季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9.7%,增幅升至广东第14位 本报讯记者林丹,通讯员凌峰、肖伟光综述:“梅州10年翻不了身!”兴宁“8·7”矿难后,梅州市委、市政府咬牙关掉全市91家煤矿,有人如此预言。这并非毫无道理,煤是当时梅州经济的筋骨。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多,这个预言就破产了。 记者上周深入梅州采访得知,该市经济升力强劲,出人意料。今年第三季度结束时,梅州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9.1%,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9.7%,增幅居广东地级以上市的第14位,而在3月底时,梅州还是全省的倒数第一。 四大战略发展梅州 梅州凭什么只是一个“鲤鱼打挺”就翻过身来? 早在2002年底,梅州市委、市政府就未雨绸缪。当时,梅州的人均GDP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10年,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总账本中被认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梅州人、梅州货必须走出去;资金、项目、技术必须引进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令梅州人耳目一新的“四个梅州”战略———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 许多人或许并没有在意,梅州著名的雁南飞度假村的整个建筑承袭了客家人的围屋传统,但这个围屋并没有完全依传统般合拢,而是呈半抱之势敞开着胸怀。这正寓意着梅州人以开放为经济发展的先导。 梅州越来越多地与左邻右舍“同台共饮”:与深圳、东莞分别共建深圳盐田(梅州)产业转移园、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园,承接这两个城市需要转移出去的工业。梅州出地,对方投资,税收共享。梅州的招商人员在珠三角、在客家人集中的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港澳台建立了“招商根据地”。 周到服务广招客商 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说:“我们人民币不够,靠人民公仆。” 许多投资者对梅州的政府服务印象深刻。去年夏天,生产电路板的博敏电子有限公司打算从深圳迁往苏州,梅州人听到消息后,盛情地邀请他们“来看一看”。梅州市政府的服务令“博敏”的脚步停在了梅州,今年5月投产,半年已缴税100万元。按设计能力,“博敏”年产电路板50万平方米,梅州市可从中获得500多万元的税收。4年来,落户梅州2000多家企业,实际投资额达240亿元。 其实,到2004年底,“四个梅州”战略的核心———工业梅州已初见成效,年底一拨拉算盘,梅州人喜上眉梢:2003、2004两年,梅州吸引了117亿元的资金投入,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峰,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均有较大幅度前移,全市税收总收入第一次超过了总支出,出现了“一好三增”的强劲发展势头。 招商引资产生效益 2005年8月的矿难对梅州是伤筋动骨的打击,91家煤矿要全部关闭令梅州痛彻心肺,梅州每年要减少6亿元的税收。梅州8个县,6个县有煤矿,平远县的煤税占整个税收的30%。最大的矿投资2亿元,年产16万吨煤,利润过亿,有人形容该煤矿每天开出一部奔驰车。煤炭行业的产值达25亿元,影响GDP3个百分点。 刘日知说:“8·7矿难表面上是一起安全事故,更深层次上却暴露我们过分依赖资源发展经济。如此下去,我们的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梅州经贸局副调研员荆文说:“幸亏有2003年、2004年的大力招商,这些企业现在开始产生效益,2005年关掉这么多煤矿,经济却没有出现负增长。”前些年的招商引资,今年1-10月产生了近8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实现税收3.17亿元。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梅州扫除了阴霾,摒弃了过度依赖资源求发展的传统思维。更新观念,转变模式,积极探索新思路,谋求新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对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增长行业,必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抓电力、二抓烟草、三抓矿业开发、四抓机电制造、五抓农产品加工,工业化进程从初期迈向中期。走出围龙的梅州还会再给人们多少惊喜? (侯颖/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