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人与一座城(人生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0: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人与一座城(人生境界)
余继军摄人物独白

  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一生最后的奔波。

  有人戏称他是千万富翁,有人觊觎他手里的“财富”。因为,他一个人自费收藏着一座城的历史。他说:“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一生最后的奔波。”

  在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有一处三楼一底的仿古建筑,与那座著名的白帝城遥遥相对。淡黄色的外墙是上世纪初典型奉节民居的古朴风貌,屋里则陈列着奉节这座三峡库区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史前到现代的大量文化遗存。

  这座奉节“诗城博物馆”,凭一人之力,花数年时间建起,见证着三峡历史文化变迁……它的主人叫赵贵林。

  用心良苦 奔波四方

  赵贵林曾做过奉节县文化旅游局局长。三峡蓄水后,奉节旧城将被淹在水下。2002年,老赵萌生了一个念头——筹建一个博物馆,保留奉节的历史遗存。

  为了这个梦想,58岁的赵贵林开始了“一生最后的奔波”。

  经过多方努力,老赵以奉节“大东门民居保护”的项目从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那里得到20万元的起始经费,县里也给了两亩保护项目的建设用地。

  这些仅仅是开始。赵贵林把全部积蓄10万元拿了出来,并向做生意的妹妹借了20万元,东拼西凑筹集了80万元开始筹建搬迁。

  这时,一些房地产商主动跟他提出合作:“不要你出一分钱、操一点心,只要把土地给我们,房子建好后,底下的两层全给你。”赵贵林拒绝了,开发商要建的商业用房和他心中的蓝图——收藏奉节的历史——完全是两码事。

  精打细算 拾砖捡瓦

  2002年10月,博物馆在宝塔坪破土动工了。

  赵贵林的家离宝塔坪有20多公里路,他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要起床,乘40分钟公共汽车到工地。为节约资金,赵贵林用钱算计了又算计,物质生活非常简单、随便。在城里理发得五六块钱,工地边的小理发店只要2元钱,赵贵林每次就特意在这个小理发店理发。他对老伴说:“能节约几块是几块。”

  2004年3月17日,博物馆建好了。因为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在奉节留下了诸多千古佳句,赵贵林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诗城博物馆”。

  “诗城博物馆”虽然“相貌”普通,展示条件落后,但却堪称“世界级”的博物馆。

  这里有“巫山人”的发现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教授提供的奉节古人类和古动物化石资料,把中国古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这里有当年科克伦、阿迪力较量走过的三峡夔门钢丝;这里还有英法探险者勘测奉节天坑地缝的所有资料……

  如今,“诗城博物馆”越来越为人所知,但一人办馆的艰辛只有赵贵林自己知道,去年他不得不狠心卖掉了早年在重庆市区为儿子买的住房。

  造福子孙 辛酸自知

  让老赵倍感欣慰的是,不断有参观者给博物馆带来新的藏品。

  奉节县交通局副局长刘健主动将自己多年珍藏的瞿塘峡石拉来,供诗城博物馆展出;北京一位国土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在参观后,留言“不可思议的创举”,随后送来了奉节的大幅卫星遥感照片。

  最让老赵感动的是老城居民刘伯全。刘家有几件上世纪初的典型川东老家具,已被人出万元买下。当听说老赵想买这些东西,是为了让奉节的子子孙孙将来还能再看到它们时,老人当即决定以2000元转让给他。而在赵贵林掏钱时,刘伯全又改变了主意:“不,我不收你的钱,你只要给我开个条子,说我这些东西值2000块钱,存在你博物馆里就行。不管博物馆今后有没有效益,我都把它们放在里边。”

  一友人曾戏称老赵是奉节的千万富翁,因为博物馆地处奉节规划中的长江码头所在地,未来商业价值很高,子孙后代只要一转手就可换来巨额财富。老赵急了,瞪大眼睛说:“我要立个遗嘱,子孙后代可以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领取薪水,但谁也不能改变博物馆的性质。”

  “它是我一辈子的追求,要永远延续下去!”老赵斩钉截铁地说。

  “烟尘中蹒跚于老街深巷,拾砖捡瓦,铢积寸累,茹苦含辛,三载方成,展沧桑老城之风情,扬千古三峡之文化。”写在博物馆进门左墙上的话,道出了赵贵林传承诗城文化的良苦用心……

本报记者 余继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