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峡平湖中崛起的精神高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2:3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三峡,险峻、壮丽。

  曾经,江水浩浩,高峡出平湖只是个瑰丽神奇的梦。如今,三峡工程横空出世,让悠悠平湖梦成为现实,浩荡的长江水也变得静谧安详。

  有人说,这样一方大山大水交相辉映的壮美土地,是长江两岸最奇丽的一段。然而

,在鬼斧神工的秀美风光背后,闭塞和贫困,依然笼罩峡江。

  沉睡的大山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的迸发,只需要一粒精神的种子。

  守望峡江,库区儿女说,不能让大山的阴霾挡住我们的视野,不能让高峡的云雾笼罩我们的心灵。透过这份激情,我们看到正在这片高峡平湖中崛起的一处精神高地。

  那高地上镌刻着由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开拓开放的创新精神汇成的三峡移民精神。

  三峡移民精神正是那粒神奇的种子,它的生根开花,将伴生着库区的喜人变化。

  爱国奉献伴随搬迁之路

  爱国心,如同浩浩江水,激越磅礴;奉献情,如同粒粒种子,遍撒天涯。长江奔涌,库区儿女又为她增添了舍家为国、志在千里的壮阔。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请你把我埋在长江边的175米水位线上,让我能看到长江,看到村里的乡亲都顺利地离开牌楼村。”这是重庆云阳县高阳镇牌楼村支书叶福彩临终前唯一的要求。高阳镇是库区的移民大镇,牌楼村又是高阳的第一移民大村。繁重的移民任务落在了叶福彩和村干部们的身上。为了村民顺利搬迁,叶福彩磨破了嘴皮,说弯了腰;当得知自己已到胃癌晚期时,他想到的还是移民工作。他叮嘱守候在床边的老伴:“老太婆啊,我估计不能陪你去江津了。但你一定要领着孩子们带头外迁,不能拖政府的后腿!”

  你不搬,我不搬,咱们的三峡工程怎么建?于是,世代守望峡江的库区儿女作别故园的千顷稻菽;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搬迁,库区儿女从心底发出的一个感动中国的声音。从这个声音里我们听到了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爱,听到了他们为祖国无怨无悔的付出。

  如今已有118万库区儿女走出峡江,爱国奉献成为百万移民搬迁路上最为高昂的精神支点!

  协作拼搏奠定发展基石

  当熟悉的三峡,已成为遥远的故土;当陌生的天地,变成了崭新的家园,这里面凸显着四海同心的无私协作,也饱含着安置地干部群众的无限深情。移民安置点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给移民的土地是好田好土,移民住宅修得漂漂亮亮,锅头碗盏燃气灶具样样齐备。当地乡亲送柴火送蔬菜还教说当地话,当地干部教了种地还帮忙联系务工。连孩子入学,学校都指派了当地同学结对子帮扶。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世纪工程,百万移民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从三峡移民工作启动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出号召对口支援三峡库区。15年过去,全国共支援三峡库区资金近300亿元,实施各类合作项目2000多个,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正是全国人民情同一家,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才托举起了三峡库区的崭新面貌。万众一心、艰苦拼搏,正是从这些平凡的百姓身上演绎出的伟大。

  开拓开放把握腾飞之机

  多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三峡地区总体上一直落后,在它沿江两岸的诗情画意之外,有着令人惊讶的贫穷。即使到三峡工程正式上马的1992年,它仍然是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那时,峡江两岸的崇山峻岭阻挡了库区人出行的步伐,也阻碍了他们观念的更新。

  三峡工程上马以后,中央对三峡库区给予了殷切关心,国家给予了巨大投入,全国人民给予了有力支援,三峡库区获得了亘古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库区人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发现这里有资源、人力等等优势;库区儿女再次挺起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脊梁。如今的峻岭峡谷成了抚育库区儿女勇于开拓的精神摇篮。

  自强不息的三峡人,抓住移民搬迁的大好机遇,迅速托起了三峡的腾飞。据统计,最近10年,是三峡库区发展最快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都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建设新三峡,发展新库区,被三峡移民精神激励和鼓舞着的库区儿女正豪情满怀,奋发向前。

本报记者 朱 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