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国崛起》 今日重磅出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8:02 西部商报

  本报记者魏存芳为您报道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近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今起,本报将连载《大国崛起》,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争霸海洋“两颗牙”的战争

  扬帆启航葡萄牙开始征服大西洋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尔曼人和摩尔人征服。

  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公元1143年,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为摆脱贫穷和落后,葡萄牙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此前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

  为了这一天,恩里克王子和他的船队已经奋斗了21年。

  与中国郑和的混合舰队相比,葡萄牙人的两三条帆船微不足道,但是,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明争暗斗葡萄牙遭遇西班牙

  就在葡萄牙大张旗鼓地进行海洋探索并从中获利的近一个世纪里,欧洲的其他地区还在中世纪的封闭中明争暗斗,葡萄牙邻国西班牙在为光复国土而战。

  到1460年,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达到4000公里。就在这一年,恩里克王子去世。虽然恩里克一生从未亲自出海远航,却无愧于“航海家”的称谓,因为欧洲航海界所有载入史册的伟大发现,都是他组织实施的航海计划作为起点的。

  公元1487年7月,恩里克去世27年之后,葡萄牙航海事业的继承者若昂二世国王,派迪亚士率三艘帆船继续沿大西洋南下。

  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迪亚士命令船队掉头北上,这时,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迪亚士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

  但若昂二世却郑重地将这个名字改为“好望角”。现在,只要再努一把力,葡萄牙人就能到达梦寐以求的东方。商路即将打通,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葡萄牙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刚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那么,西班牙人将凭借什么和葡萄牙竞争呢?一路向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格拉纳达是今天西班牙境内最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城市,500多年前,西班牙光复运动的最后一仗就在这里进行。1490年春天,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女王亲自督战。1492年1月2日,摩尔人弃城投降。

  就在西班牙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女王进入格拉纳达的队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见的热那亚人,他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克里斯托夫·哥伦布。

  哥伦布认为: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但在此前六年中,他在葡萄牙一直遭受冷遇。

  1492年1月,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伊莎贝尔女王第三次召见了哥伦布。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的谈判进行了三个月,最后双方签订协议,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统帅,可获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

  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

  旁白:西班牙国家远程教育大学主讲教授卡洛斯·马丁内斯·萧

  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两国较量一纸条约平分东方美洲

  西班牙人成功的消息震动欧洲。这天——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国庆日。

  但最早看到哥伦布凯旋的并不是伊莎贝尔,而是曾拒绝哥伦布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他暗自捶胸顿足:“见识短浅的人啊,我为什么让这样的大事溜走了呢?”

  一切已经无可挽回,未知世界才刚刚浮出海平面,竞争就已经摆在两个毗邻的航海大国面前,谁将拥有未来世界的发现权呢?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谈判,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

  旁白:西班牙古铁雷斯·梅利亚多学院院长伊西德罗·塞甫尔维达·穆尼奥兹

  这个条约在西方文明中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这一趋势在后来的柏林条约中达到了顶峰,欧洲各国坐在一起将全世界已知和未知的地方全都加以分配,形成了当今世界格局的雏形。

  游戏规则已经制定,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看谁的行动更迅速了。

  1498年5月,经过四年的生死考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

  与郑和不同,葡萄牙人这次带来的不只是友好的问候,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香料”。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

  面对葡萄牙在东方的成功,西班牙再次出发。1519年9月20日,又一个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麦哲伦,带着5艘船和265名船员,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

  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产业为零“两牙”俱伤悲剧落幕

  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成为欧洲控制世界的铁链。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第一强国。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据统计,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与此相伴的,却是美洲两大文明中心的悲歌。

  伊比利亚半岛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

  罗卡角的太阳缓缓落下,这是欧洲大陆的最后一抹阳光。

  到16世纪下半叶,曾经拥有难以计数的金银和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的伊比利亚半岛,在世界性的演出中开始谢幕。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产业,老百姓甚至也没有获得像样的衣、食、住、行。世界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地落幕了。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戏外旁观让历史照亮未来行程

  在历史进入21世纪后:

  美国仍然领先,没有迹象表明它将在短时间内被超越;

  欧洲各国前所未有地联合起来,集团优势日渐彰显;

  保有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位置的日本,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一度落后的俄罗斯,已重新吹响复兴的号角并显露峥嵘;

  印度,巴西,正竭力向前,试图改写现有的世界大国格局。

  那么,中国呢?

  这个古老而生机盎然的国度,这条历经劫波而豪情不灭的巨龙,这列用速度吸引世界眼球的经济快车。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会忽视中国的存在。

  中国人是理性的,我们看到了自己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中国人也是感性的,我们的心中有个梦,一个大国的梦。也许,更准确地说,中国从来就是一个大国,中国人从来不乏大国心态:铁骨铮铮而又雍容大度的大汉气质,浪漫开放而又胸襟豪迈的盛唐气象,纵横七海却“厚往薄来”的大明舰队,已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酝酿出了山高水长的大国之风。

  大国是历史,是中国人心中的中国应有的存在方式;大国是文化,是为人类文明的殿堂奉上的华美篇章;大国是追求,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自信与执着。

  正是这样的情怀,让中国人在近代饱受屈辱后重新奋发。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今时今日,国家要发展,人民要进步,中国要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担负起更大的责任,那么,接下来,中国要走的将是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盛唐的奠基人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文明的记录,是民族的基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它蕴含着可以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 (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