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众能否坦然面对粮油价格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1:41 四川新闻网

  鲁宁

  9月份以来,国内部分粮油制品出现了价格趋涨态势。自前天新华社率先发布相关信息后,许多地方媒体结合本地实际,向读者和受众作了解释性报道。价格趋涨的包括玉米、小麦、面粉和食用油。两个多月的平均涨幅在10%左右。

  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差异,部分粮油制品价格趋涨对各地民众的影响存在差别。以成都为例,由于市民饮食习惯使然,玉米、小麦、面粉趋涨的影响轻微。食用油趋涨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就总体而言也是可控的。

  政府相关部门及时通过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安定民心。政府关于粮油价格趋涨但不会出现失控的判断,建立于对国内外粮油市场的客观分析,应当是可信的。

  鉴于粮油价格生成机制早些年已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故而,针对本轮粮油价格趋涨,可以完全排除行政意志对价格的干预。同理,又可完全排除政府对粮油价格生成机制实施改革或调整,继而导致部分粮油价格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其次,还须排除政府对农补贴的因素。因为补贴发生于生产环节而非流通环节,补贴的作用只能利于增加供给而不是相反。

  国内粮油价格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已随行就市,由此形成了区域性直至跨区域的开放性流通大格局。而且自中国入世以来,国内粮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粮油价格的对接。就基本面来说,国内主要品种的粮油价格与国际粮油价格已较顺利地实现了互通互融。上述常识性的认知说明,本轮部分粮油价格趋涨,属于全球范围内供求关系出现波动的结果。以榨油所用的大豆为例,因国际期价出现一定幅度上扬,势必影响到食用油的价格走势。再看小麦,今年除中国之外,全球主要小麦生产国普遍出现减产,国际小麦价格走高,最终波及面粉价格出现上扬。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粮油制品价格变化是供求关系调整并重新寻求供求平衡的市场信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农产品产供销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初步形成,供给不足必会牵引农业资本增加下一个种植季节的投入,从而使失衡的供求关系再次回到相对平衡状态。囿于供求关系变化决定价格变化的基本原理,只要明年世界产粮大国不出现大范围不可抗拒的天灾,本轮部分粮油价格趋涨的态势,最迟在明年的这个时节出现转折,甚至重新进入价格回落阶段。

  许多市民尤其是家庭主妇们还感觉到,国内米价也在走高。鉴于国内今年小麦和稻谷全面增产,米价上扬并非供给不足,而系玉米、小麦、大豆价格上扬导致的“边际效应”——刺激了一部分谷农的惜售心理所出现的连锁反应。

  坦而言之,若近期粮油价格继续上涨,还是会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增添新的生活压力。果真如是,相信政府不会坐视不管。人们理当看到,政府监管调控干预市场的能力一直在长进,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对低收入群体采取特殊补贴。

  得益于市场经济极大地增加了供给,中国历史性地告别了几十年的“票证时代”。但时至今日,人们对市场“内在机理”的把握却仍须补课——譬如对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走势这一基本市场规律的把握。如是,人们就能坦然地面对时不时出现的商品价格波动。

  鲁宁,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现居上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