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湘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小毛: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断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5:25 红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文化的崭新概念。刚刚闭幕的省第九次党代会又对和谐文化作出了深刻的阐述。最近,中央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特别强调要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个重大课题。结合对六中全会精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就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问题谈几点初步的体会。

  一、何谓和谐文化

  

  文化问题错综复杂、渊远流长,三言两语,一时半响说不清楚,和谐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更是十分不容易的。正如我们所研究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一样,我们所研究的和谐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从形式逻辑上讲,给一个概念进行定位,就必须弄清楚它的内涵和外延。我觉得和谐文化的内涵应该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放眼世界,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和谐文化有六个特征:一是具有先进性。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和谐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和谐的思想理念是人类精神进步的产物,是几千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凝聚着和谐精神的和谐文化必然是具有进步性质的先进文化。二是具有时代性。和谐是现代社会的崭新理念,追求人文精神和心理平衡、向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体现了人们在快节奏、多竞争、高污染这种大背景下的理想生存要求和生活方式,是时代特征影响人们的自觉选择。三是具有渐进性。正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一样,和谐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同样有一个从不和谐逐步走向和谐的过程,不和谐的因素可能此伏彼起,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相互交织、犬牙交错,而各种不和谐的因素都有可能制约和谐文化的发展,使之呈现出阶段性、渐进性和长远性。四是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习俗,因而不同民族在共同追求和谐文化的进程中,难免打上民族的烙印。五是具有继承性。和谐文化的建设不能割断历史、丢失传统,更不可搞文化的虚无主义。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影响后人、影响当代和现实,文化的遗传基因使文化的发展保持连续性。强国可以从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粉碎和打败小国,但无法在文化上彻底击败一个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而合理的和谐因素,比如:晏子就以佳肴和音乐为例阐述了和谐的思想,他说高明的厨师,调和五味烹制鱼肉,因五味的味道各异,经过彼此调剂综合,才制成美味。音乐则是在主旋律之下,由急缓、疏密、刚柔、高低、强弱等不同的音符,谱成一支曲子,使闻者感到悦耳。这是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成份,需要很好地继承、弘扬和光大。六是具有开放性。和谐文化决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能够成长和成熟起来的。文化的交流、交融与碰撞,多元文化的嫁接与杂交是建设和谐文化不可或缺的条件。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孤芳自赏、夜郎自大,难以让本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和谐。

  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延是十分广泛的。归纳起来,有三个层次:①直接宣传和谐理念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对社会问题、思维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系统总结的理论化成果,它能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对和谐理论、和谐精神、和谐意识的研究与阐释、传播与推介、培育与养成构成和谐文化的核心层次。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很好地研究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探讨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研究文化和谐与文化差异及文化竞争的关系。②维护社会和谐的各种道德律令和制度规范。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际关系的协调除了靠人的自觉和自律以外,作为社会的人还必须有外在的力量来约束。而且,人的天性并不是善的,相反人性更多地表现为恶,人的自身总有不足和脆弱之处,这些缺陷不加以制约,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正因为如此,社会就要以法律和道德的规范防止人走向自私、走向恶,道德、律令是和谐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③体现和谐精神弘扬和谐理念的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散文以及美术、雕塑、音乐、舞蹈、体育等文学艺术体育作品。和谐文化是一种美好的文化,对于文化主体来说,和谐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一种陶冶。构成和谐文化的除了抽象的理论化成果、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外,还包括使人感到轻松愉悦、和风细雨、乐于接受的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文艺作品就属于和谐文化的这一层次。

  二、和谐文化有何为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无论是文化还是和谐文化都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又有巨大的反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和谐体现为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制度规范、关系融洽、发展有序,这一切显然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和谐文化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向功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和谐文化,指明和谐社会发展的方向,保障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具有导向的功能,对巩固和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布局上来,引导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上来;对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和融合其他文化,抵制和消除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化功能。以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道德风尚为重要内容的和谐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它对社会生活发挥着凝聚功能、教化功能,给和谐以肯定、赞扬、褒奖和倡导,鼓励一切和谐事物的发展,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教育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形成人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最大限度地消解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3、规范功能。和谐文化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它对制度、法律、道德的建构发挥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约束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秩序,促进各种制度机制的优化,保障现实社会在愈益和谐的轨道上运行,可以帮助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尤其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道德等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

  4、娱悦功能。和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它又能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心灵,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从而形成民主、平等、法制、科学、诚信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保持社会生活的安定和睦,激发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和谐文化如何建

  

  建设和谐文化,不仅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培育共同理想,倡导和谐精神,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更要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1、以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属性,矛盾具有对立和统一的两个方面。在过去极“左”路线时期,由于过分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对立、斗争被看成事物发展的惟一动力。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单一的矛盾的对立、斗争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以协调、平衡、共处的和谐思维去认识事物。和谐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规律,无论是物质文化形态还是精神文化形态都要追求和谐。我国古代许多建筑、雕塑体现古代人和谐的思维,很和谐很美。北京原有很多古城墙、古建筑,解放初期,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陪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视察,当他听到毛主席想发展工业而要拆掉北京一些城墙后,极力劝阻,结果还是毁了一大部分,十分可惜。湘西的一些建筑也很美,黄永玉老先生就建议我们加大保护力度。我们提倡和谐的思维不是无矛盾的思维,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宽容的心情,从矛盾双方的协调、统一去认识事物。

  2、以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态度就是指看法、观点、立场。正确的态度是正确地处理问题的前提,我们对待问题总的来说要以和谐的态度、以和谐的精神。当然争当和谐者,并不是要做和事佬。和谐的态度不等于不讲原则、不讲差异,不等于不开展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等于你好、我好、大家好,更不等于不负责任的态度。

  3、以和谐的办法解决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以和谐的办法解决矛盾就要求我们以理智、冷静、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解决矛盾,而不是回避、掩饰矛盾,用和谐的办法解决矛盾,在全社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多沟通不隔阂,多理解不埋怨,多裁花不裁刺,多积善不作恶,多和解不激化,多开放不封闭。

  4、以和谐的理念平衡心态。现代社会的许多不和谐因素导致了人们心态的不平衡、不宁静,浮躁、抱怨、埋怨多,心态失衡、心理不健康、心理疾病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看自己的长处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经常以自己优势与别人的劣势相比,不善于以自己的劣势与人家的优势比,这就必然导致心理的失衡。倡导以和谐的理念平衡心态就是要以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努力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用健康的心态和理性的方式对待矛盾和问题。人死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五指张开,表示什么也不带走。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看任何事情的心态就会平衡些,就能把组织看得重些,把个人看得轻些,把社会看得大些,把个人看得小些;就能更多地看到社会的本质、主流,更多地看社会的趋势、规律,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短处,这无疑有利于心理的平衡,心理的健康与和谐。

  5、以和谐的方式表达诉求。表达诉求是人民的权利,是民主的体现。封建社会由于缺乏表达诉求的正常渠道,人们敢怒不敢言,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社会看起来十分平静,实际上已是火山待发,造成封建王朝频繁更迭,导致社会周期性的动荡。过来在我们的工作中,对信访这种人们表达诉求的方式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总认为一有上访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其实社会稳定是动态的、有序的,稳定不等于静止,任何社会都会有矛盾,而且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要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就必须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信访是一种良好的表达诉求机制,老百姓有问题要向政府反映,请求政府解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关键是表达方式要合理、合法、合规,要有理有据,找到与政府的结合点,达成共识,而不能无理取闹,动不动就群体上访,与政府对立。政府部门要有落实纠错的机制,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表达,这样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就容易和谐。

  6、以和谐的举措凝聚人心。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要得到老百姓的人,就要先得到老百姓的心。我们的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党群、干群关系好,当时解放区的老百姓,“有一尺布先做军装,有一口粮先做军粮,有一个儿先送战场。”正是这种鱼水关系,使共产党得了天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都是有个性的,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红楼梦》。对于个体的这些差异,要求我们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能够包容差异、尊重个性,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在用人和凝聚人心方面,我们要向三国时期的曹操学习。曹操的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和程昱几乎都是从敌对阵营投奔曹操的,曹操的“真心实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公布,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以法制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的用人之术,帮助曹操建立了魏国,并最终使魏灭吴、魏灭蜀,结束了长达将近一百年的社会动荡和战争。以和谐的举措凝聚人心,就是要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稿源:红网 作者:周小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