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掌中乾坤偶戏光影——台北偶戏小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4:31 中国新闻网

  

掌中乾坤偶戏光影——台北偶戏小谈

  资料图:耗资二亿元新台币建成的台湾省台北市偶戏馆2004年8月上旬开张。图为一尊唐僧木偶,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中新社发 董会峰 摄

  

掌中乾坤偶戏光影——台北偶戏小谈

  资料图:耗资二亿元新台币的台北偶戏馆开幕。图为几位小摄影爱好者正在二楼展厅拍照。中新社发 董会峰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不管台湾政治局面有多乱,台北民间文化力量一样蓬勃旺盛。台北有很多有趣好玩的地方都由民间催生,若有幸获得商家和市政府的支持,自是美事一桩。

  想起去年初参观“京华城”的“台北偶戏馆”(位于市民大道五段九十九号),两年前开幕,可说是民间艺术团体、基金会、商场与市政府联合“导演”一出掌中戏。

  台原艺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林经甫将数十年来收集的戏偶与文献无偿捐出,期许台北市政府能成立永久保存展场,间中波折不断,后由京华城和京都建设捐地建造,为企业回馈社区计划之一,并通过公告甄选,委托九歌儿童剧团经营管理,成为台北市第一个公办民营的偶戏馆。

  “台北偶戏馆”占地约800坪,主要吸纳维也纳戏剧博物馆古典传统及韩国春川偶戏博物馆的现代趣味,傀儡展示空间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馆内收藏布袋戏偶、中国傀儡、印尼皮影、中国皮影及文献近4000件,以及九歌剧团周游列国的“联合国”阵容。

  步上二楼的墙壁走廊,以图文追溯偶戏来台的发展轨迹。偶戏馆先铺陈布袋戏的历程,观者仿佛穿过昔日戏棚,在台前台后再站一回戏迷,或学学基本的操偶技法,掌握掌中乾坤。

  泉州失第秀才梁炳麟操偶说书隔帘表演的传说,是“掌中戏”最广为人知的典故。馆内的“单人肩担戏台”一目了然。掌中戏袋袋相传,从早年精致木雕小偶,随着表演方式变化而越来越大。日据时代也不得不演出应时的“皇民剧”,连傀儡的服装也皇民化,都为这门民间艺术注入时代感。

  布袋戏音乐从初期文雅高调的南管到喧闹缤纷的北管,说明业者从文人普及市井百姓的过程。台湾“本土色彩”的“金光戏”,是惩奸除恶,剑客行侠仗义的武戏,时代背景模糊,但刀光剑影,机关处处,时代感强。来到21世纪已成为“创意产业”的“霹雳布袋戏”,主角是有黄金比例九头身的美女帅哥(如银狐、冰川孤臣、青阳子、阴阳师男体、西蒙等),造型超前冷酷,动漫画化的节奏与快感,显示台湾布袋偶戏早已打入影视圈演出千集。

  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线绳,让观者进入傀儡戏的“盘丝洞”。展区叙说台湾傀儡戏的起源及南北大不同:以宜兰为中心的北部傀儡戏,多用于宗教仪式,如开庙、入厝、普度、送火、呼魂,消灾除祸驱邪;而高雄、台南及金门的南部傀儡戏,则多用于人生仪式,如:拜天公、婚礼酬神、作寿、弥月、谢土、神明神诞、安神位等喜庆吉祥。南北戏班把“田都元帅”当做傀儡戏神来祭拜,相传元帅曾为螃蟹所搭救,所以戏班演员都不吃螃蟹。

  皮影戏相传为汉武帝思念李妃,江湖术士以她的剪影来讨皇帝欢心。最早影戏以纸雕成,后来牛、羊、猪、驴皮都可制皮影。从牛皮到成偶,主要依照“立七、坐五、蹲三、四指遮半天、两足占一肩”传统口诀刻画出来,相当精致。在没有电灯的年代,皮影戏要用油灯演出,油灯浓烟常呛得卖艺人受不了,不小心打翻了舞台还会着火。而当下灯火通明,皮影戏也就用上七彩灯光了。

  到头来,人手就是最基本的“偶”,只要有光影,或套上最简单的造型,随时随地演出一场好戏。这不是小时候最爱玩的把戏,把人手当傀儡,在墙上进行光影的演出?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黄向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