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重视引进海外人才提个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0:17 红网

  中国科技部3日正式发布《“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强调要把人才引进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科技工作要把引进顶尖人才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对引进顶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12月4日《北京娱乐信报》)

  科技部制定如此政策,旨在通过引进人才,迅速提升我国的科研水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笔者以为,要搞好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有三点应当注意。

  一是莫厚“外”薄“内”。对于引进的海外人才给予适当优待是有必要的,本土人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显失公道,造成对本土人的轻视甚至歧视,那就有问题了。

  比如说,研究机构的后勤服务部门对海外人才有求必应,主动为之打理好各种后勤事务,而对于本土人才则是高高在上,爱理不理。某著名高校明明有空房,还让两对夫妻住一个房,其中一位老师屡次申请无果,后来忍无可忍破门搬进一间空房,后勤部门才来“协调”,给了另一间空房。再比如说,在学术研究上,给予老外很大自由度,而对本土人才却有限制;在学术评价上,先入为主地认为老外就高人一等。

  我国科研和学术的进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本土人才,因此,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应尽可能的激发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千万别冷落了自己人。这就要求有好的制度,让海外人才和本土人在同一个平台上既合作,又竞争,也就是说既取长补短,又一争高下。

  二是莫下指标。现在强调要把人才引进工作放在第一位并把引进顶尖人才作为重要考评指标。按照我们的传统,凡是强调一项工作,就要下具体的指标给有关单位并事后考核,因为我们习惯于指标管理。如果把引进海外人才的指标下给各个科研机构或大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就很可能会形成为引进而引进,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也不管实效的局面。如果在把引进海外人才与机构领导政绩、机构级别评定以及各种政策待遇(比如经费、招博士)挂钩,负面效应则更大。单单对引进顶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这一项好处,《南方都市报》5日的一篇社论就指出可能诱发各机构出现优惠政策大比拼,甚至可能诱发机构负责人与被引进人才的某种合谋,其负面作用将远大于其激励作用。如果再加上前述种种激励及相应的好处,潜伏的危害性更是不得了,相信国人对类似情形已有所感受。

  在这里,有个科研和学术机构包含引进人才在内的自主性问题,按理说,一个学术机构最清楚自已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它会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引进需要的能够派上大用场的海外人才。扩大学术机构的自主性当是有关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莫装门面。有些大学认为引进大师级的海外人才可以使自己声名大振,上了一个档次,至于这位大师来不来讲学,有没有实际贡献,是不是名实相符则在所不论。除了学术机构本身具有装门面的思想之外,上述提到的指标管理和激励政策也会促使学术机构不得不装门面,树“形象”。装门面只会浪费资财,对于科技进步无半点益处。

稿源:红网 作者:李建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