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专题 > 正文

文汇报:北高选后政治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9:10 人民网

  人民网12月7日电香港《文汇报》今日发表台湾政论家胡忠信的评论文章说,十二月九日选举结果,具有两项指标意义:一、朝野政党的势力重新盘整。二、2008年“总统大选”开始起跑,迈向更大局面的板块重整。

  泛蓝合作关系奥妙

  评论说,民进党被陈水扁及其家人的弊案所拖累,按照公义原则,如果民进党坚守过去十多年的理想性,陈水扁早应开除。然而,民进党眷恋好不容易得来的执政权,只好与陈水扁伊于胡底,成为一起沉沦的兵马俑。民进党去年在县市长选举败北,今年北高市长选举选得非常辛苦,也就用不著怨天尤人。

  2000年

国民党连战、宋楚瑜“各走各路”以来,泛蓝“分裂基因”始终存在,今年台北市长选举就是另一个并发症。马英九有意问鼎“总统大位”,留下来的空缺由郝龙斌补上,偏偏郝龙斌做过陈水扁当局的“环保署长”,“正蓝”的忠诚度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亟欲重建舞台的宋楚瑜也介入选举,在宋楚瑜认为,以他的辈份与资历,郝龙斌理应退让。国民党大老连战多次出面协调,希望选前让宋楚瑜有一个下台阶,并谈好未来国亲两党的合作意向(主要指2007年底的“立委”选举)。然而,国亲利益冲突太大,十二月九日选前一周“马宋密会”曝光,不欢而散收场,埋下了台北市选情另一不利因素。

  谢长廷志在热身

  评论接着分析,民进党籍台北市长参选人谢长廷在“蓝热绿冷”情况下,面临另一番苦战,谢采取“尊宋打郝”策略,并运用子弟兵进行“负面文宣”,由于基本盘不利,再怎么打也打不出气势,最后阶段只能采取激将法或分化作法,除非宋楚瑜冲高气势,否则谢难以得到渔翁之利。

  陈水扁是民进党一大负担,谢长廷摆明不欢迎陈水扁助选,除了长期的“长扁情结”以外,谢长廷决定走自己的路,不愿再与陈水扁有任何纠葛。即使谢长廷在台北市败选,但他有意视为“总统大选”热身赛,有志在北高市长选后再出发。

  陈水扁奋力求生

  评论指出,民进党评估台北市胜选不大,在冲刺阶段将资源挹注到高雄市,陈水扁打破承诺为陈菊助选,说穿了是为自己助选。如果北高两市皆输,陈水扁就面临民进党内批判的风险,李文忠、林浊水、罗文嘉所引发的批判力度会再浮现。十二月九日“国务机要费”即将开庭,吴淑珍出庭就是一件极丢脸之事,陈水扁必须防止党内的暗流涌现。因此,极尽全力让陈菊当选,至少在选战上打成平手,可使陈水扁免于腹背受敌的窘境。

  国民党籍黄俊英是学界出身的老实人,加上国民党高雄派系谁也不服谁,黄俊英选得非常辛苦。以过去八年高雄选情为例,双方票数在五千到两三万差距,任何一个差错就猪羊变色。高雄市民情特殊,反国民党意识根深蒂固,尽管高捷弊案、陈水扁弊案缠身,并未松动民进党基本盘,民进党在选前全力一搏,胜负在未定之数。无论北高胜败如何,陈水扁都必须奋力求生,以免提前下台或遭逢困境。苏贞昌与陈水扁“缘尽情未了”,双方只是保持表面和谐而已,为了“特别费”的解释,“独派”炮打苏贞昌,加上之前两岸经贸松绑问题,“苏修”成为“独派”“修苏”,埋下恩怨,苏贞昌与陈水扁、“独派”大老的心结一时难解。

  陈水扁面对外面更大压力,就愈拥抱“台独”基本教义派,反之,“独派”也乐于与陈水扁合作,双方各取所需。苏贞昌辞职已定,会在选后顺势走人,陈水扁马上面临“阁揆”的选择问题。陈水扁的第一首选是王金平,用王可裂解泛蓝,免除反对党压力。问题是王金平主张两岸三通,“独派”“禁卫军”会放过王金平吗?其次,国民党基于“党进党出”,王金平“组阁”兹事体大,必须得到马英九首肯,王金平“组阁”的可能性相对就缩小。

  台湾边缘化的警号已响起

  为了强化最后的保垒,陈水扁就会更往“独派”靠拢,提名叶菊兰或陈唐山出任“阁揆”。反正未来一年半任期有限,台“立法院”是反对党多数,还要应付“国务机要费”官司,运用“独派”在第一线冲锋陷阵,至少还可保留元气。陈水扁为了求生,会把自己利益置于政党利益之上。面对一年半的未来政局,台湾内部还有空转时间吗?台湾的边缘化是否加速呢?面对两岸经贸互动乃至政治交流,台湾的优势还有哪些呢?日月光公司被外资并购,以另类方式转进中国大陆市场,不过是一个警讯而已。

  评论最后说,当一个领导者什么正事都无法做,只能陷入没完没了的救灾工作,我们能期待什么呢?当一个领导者官司缠身到公信力破产,他又如何“号令天下”有所作为呢?陈水扁已经把台湾带入了死胡同,但又无力开创新局面,这才是人民的共同灾难,偏偏民进党又缺乏自省机制,如此困境才真正是“台湾人的悲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