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到底是谁异化了“中国龙”的文化符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0:47 国际在线

  作者:单士兵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吴友富认为,“考虑到‘龙’的形象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容易招致别有用心的歪曲”。(据12月4日《新闻晨报》)

  我们一直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的传人”!这是因为,龙文化的内涵和对龙图腾的崇拜,已经植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结果,是在岁月的万年行进中沉积而成的。因为,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她是处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运动之中,基于民族文化观念深处,经过不断的文化创造与创新,最终形成的文化符号。

  也就是说,简单地把今天的龙文化和龙图腾视为一种历史深处的静态符号,就是一种极大的悖谬。由此,我们就不难发现,那种认为龙的形象已经不再适合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认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本身就是缺乏文化发展的视野,其视界还是停留于“文化保守主义”的状态。而简单地抛弃中国龙的标志,去寻找新的中国形象图腾,最终只能是文化传承上的“自我阉割”。

  文化是一种历史形成,特别是作为民族象征的文化符号,它本身积聚的,就是民族文化极强的内部凝聚力。对于中国龙来说,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图章,一个徽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其赋含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实际上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在长久的封建社会,龙的形象是作为帝王存在的,龙文化的特质就是封建思想与帝王文化;而在时代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龙的形象无疑已经演变成为吉祥符号,龙文化传递诸如“喜庆”、“团结”、“统一”、“自强”等等的时代文化内涵。

  那么,为什么经历长历史变迁,龙的形象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龙图腾的崇拜依然还能如此的植入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呢?原因并不难理解。毕竟,在长久的历史传统中,龙的形象已经得到了中华民族这个整个大家族的普遍认同,是一种经历过文化整合的普遍性符号,其形象意味的变化与文化内涵的发展,则是这种普遍性通则之下的一种多样性变异。由此,才会在不通过的历史阶段衍生各自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却无损于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根本存在。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对于此次重塑代表当今中国形象的标志物和载体,会有高达92.35%的投票者不同意改变中国“龙”标志了。这其实也意味着,“中国龙”这样的文化符号,对于加强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是大有裨益的。而如果不顾这样的民意诉求,硬性的打造出一种所谓的“新的形象”,这样的做法,就是在文化传承上的生硬切割。要知道,每一种文化形象都有着深远的价值意义。正如很多专家一再强调的那样,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符号体系,有时候符号的意义比内容还重要。

  至于认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会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样的担心,比杞人忧天还要荒唐可笑。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言,今天中国龙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已经赋予了新时代文化特质,这样的健康的进步文化,带给我们的应该是足够的自信;另外一方面,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发展,从来就不需要简单的迎合外族人的观念和审美情趣,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民族的,越是传统的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才越有竞争力。

  所以,我希望,对于诸如中国龙这样的形象标志,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足够的温情与敬意,还是应该随意的怠慢与偏见。简单地抛弃这样的文化符号,只能是一种文化传承中的“自我阉割”,其结果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使我们失去中国龙这样的文化符号,也不仅仅弱化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身份意义,其最终损害的,将是中国民族形象与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审稿:蒋丽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