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交成本透明 市民福利为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0:59 云网

  一石激起千重浪,建设部日前关于“公交优先”的系列意见和言论出台后,引起公众强烈共鸣。在此语境下,广州市有关方面表示:广州拟公开公共交通行业成本。

  对改变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对称现状的期望越来越高的公众来说,听到“成本公开”这样的好消息,当然会为之精神一振,并心怀憧憬。其实,了解此次事件的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公开成本”的提倡,最先是起于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

政策的意见》。但是,如果我们由此便将“广州公开公交成本”事件归纳为对中央部委的简单回应,则明显遗漏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市民对公共服务长期积蓄的某种情绪,公众对公共交通应扮演的角色的定位和判断……

  首先,对于这一利好消息,我们不妨仔细琢磨琢磨:谁最希望“公开成本”?换句话说,谁将是“成本公开”的受益者?既然此次“拟公开公共交通成本”成了大新闻,很显然以前长久以来都是相反,是“不公开”。按照本能,企业一般会选择“不公开”,从而保持“暗箱操作”的空间,谋求利益最大化。但从公交部门的意见来看,他们是倾向于公开成本的,理由很简单:对广州市11家公交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0家亏损,整个行业亏损额高达15亿元。因此,通过公开成本显示亏损现状,获得同情、进而获得财政或者价格上的某种空间,便成为公交部门的自然选择。另一方面,最希望公开成本的群体,则是市民。公交车价格为何恰好是2元,而不是1.8元或2.2元?这样的“巧合”,是否正泄露了定价上的某种不精确?空调车不开空调时,成本降低,票价为何还是2元?如果能客观、科学地公开公交运营的成本,显然将有助于现有票价的进一步精确。

  其次,公共交通的成本该由谁来公开?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由公交部门自己调查公布,显然不可行。昔日广州的公交企业曾一度靠财政补贴生存,而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补偿,不惜巧立名目“做大”成本,使亏损不断加剧。因此,必须有独立的第三方。此前,公交系统不定时的成本调查都是由物价部门具体操作,而公交部门则认为,这种成本调查应由更专业的审计部门负责。按照常理,不同部门在职能上有着不同的诉求,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其诉求约束在合理的限度内,避免过度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决策的科学性,则有必要引进制衡机制,避免数据受到部门利益的牵制。此外,“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历史包袱、债务和亏损也要摊入成本吗?这些都需要仔细甄别。

  再次,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来承受“公开公共交通成本”带来的后果吗?在数据科学真实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两种后果:与票价相比,成本过高,或者成本偏低。如果成本偏低,公交票价会降低吗?如果偏高,又如何堵“窟窿”?是提高票价,还是财政补贴?据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人士介绍,广州公交在全国属于低票价,而在油价飙升的今天,企业成本更是居高不下。此言似乎为“涨价”预留了空间。其实,既然是“公共交通”,言下之意,它就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为纳税人谋福利的。因此,在道理上,它当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考虑到政府的能力有限,至少它应该承担大部分成本,乘客则适度分摊。

  因此,我们期盼此次“公共交通行业成本公开”能尽早有下文——毕竟,公交成本越透明,市民福利越有理。(徐锋)

  责任编辑:enjoy

  更多关于新闻跑跑卡丁车qq劲舞团世界杯的相关结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