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摄像头进政府”折射公众的监督饥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1:10 信息时报

  昨天几乎所有新闻网站都刊载了一条题为《北京安装摄像头重点监控党政机关等5类单位》的新闻,让人感觉好像北京已经开始启用摄像头来监督党政官员,许多网友也是从“监督官员”的角度来解读的,纷纷跟帖“早该如此监督了”——但仔细阅读新闻可以发现,这些摄像头压根与“监督党政官员”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去。党政机关等5类单位应安装摄像头,是《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的要求,因为5类单位公共性比较强,摄像头主要是保障这些单位的公共安全,防火防盗防坏人之类,说“保障安全”更恰当,跟“监控官

员、监督廉腐”根本毫无关系。

  我查了一下新闻源《北京日报》,原新闻标题是《5类重点单位应装摄像头》,报道根本没提到“重点监控党政机关”,只是在新闻中顺带一句提到党政机关也应安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一个很平常的公共安全措施,媒体转载时为何会刻意强调“重点监控党政机关”,公众又何以会将其进一步阐释和解读为“监督党政官员”。笔者认为,这不是舆论偶然的疏忽,而是一种对“摄像头进党政机关”故意的过度阐述。这种过度阐述折射出公众在监督权虚置下对官员的监督饥渴,在官员腐败始终得不到控制下对摄像头监控的期待,期待能用摄像头这种直观的监控方式监督官员们的举止。

  一个毋庸讳言的现实是,中国并不缺少监督制度,但更多的监督只是官员对百姓、强者对弱者自上而下的监督,而少有百姓对官员自下而上的监督,即使有,也只是一种形式,老百姓很难监督官员的行为。公共部门可以通过手机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博客实名制、银行实名制、税收申报、出差身份证登记等制度轻易地监督小老百姓的日常行为,而很少有几个制度能支撑公众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就拿如今流行的“摄像头监控”来说,这种监控向来是用在公安部门对公众的监控上的,许多地方的街头都布满了摄像头。其实,真正的监督应该指向权力,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才需要监督。

  公众难以监督官员,但又因为切身利益所系和纳税人的权利感,公众又对官员行为有一种强烈的监督需求,希望看到花着纳税人钱财的官员如何做事——这种需求与现实的断裂,养成了老百姓对官员的监督饥渴。这种监督饥渴下,当看到摄像头这种带着监控色彩和监督意味的工具进入党政机关后,潜意识中强烈期待监督官员的公众,很容易会过度敏感地将其解读为一种“监督制度”。民间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俗话,对摄像头进党政机关的过度阐述,是另一种形式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种过度阐述还包含着公众的另一种心理,即对既有反腐制度的失望和不满,种种反腐尝试总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公众期待能通过摄像头这种极端的监控手段用自己的眼睛亲眼监控官员的行为(其实如果权力得不到遏制,即使摄像头监控也难以遏制腐败)——这种失望和期待下,一旦看到“摄像头进党政机关”,他们自然会发生“过度阐释”。公众是通过这种扭曲表达一种期待,表达一种不满。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