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惠及民众的利润分红就是欺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1:13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

  好钢用在刀刃上是至理名言。为什么国企红利不是先惠及如干枯禾苗等及时雨的民众而是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呢?这又回到了血酬定律上,既得利益者掌握了规则制定权,从而保证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民众的声音却被湮没了。——王伟

  王伟的博客:http://hexun.com/YISHANMENGSHUI/default.html

  只有存在赚钱的希望,我才会投资。这句话反过来的含义就是:任何投资只要赚取了一定的利润,那么收益就应该按股份比例由我和其他投资人分享。这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中天经地义,否则经济必将陷入无效率之中。但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直遵守这个市场规律。“停止近12年的国有企业红利征收或将从2007年恢复”(《第一财经日报》12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企可能从明年起重新开始支付红利。

  事实上,国有企业利润应该分红这个问题,近年来才凸显成一个热点话题,引起民众的责难和要求。这个现实足以说明:民众的权益意识和公正诉求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管怎么说,国资委掌门人发话了,作为出资人,我们终于有望享受股东待遇了,您说,怎么能不令人兴奋呢?尽管具体问题,如征收比例是多少,红利应该如何分配等都还在酝酿之中,属于八字还没一撇的事,但在我们这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度,未来的正义,甚至飘渺的正义,毕竟也是正义啊。

  我们知道,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及行政垄断的荫庇,像中石化、国家电力集团等这样的国有垄断企业,近年来可谓是顺风顺水,牛得不得了,其老总一遇到上镜机会,个个神采飞扬,人人都好像国家的功臣,民众的救星,为啥?赚钱了啊。如,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日前透露,今年国有企业税后利润有望突破1万亿元。在赚钱就是硬道理的现实语境中,这不是极大的功劳吗?其实呢,说穿了,地球人都知道这一万亿利润里至少有8000亿得托垄断的福;不过呢,既然我们有幸生于斯,工作于斯,且即将有幸分得垄断利润的一杯羹了,也就不好意思再揭垄断祸民的伤疤了——这样做,用圣人的话说乃有失忠恕之道。

  我们似乎向来讲究忠恕之道。但事实上呢,稽之史实,未必如此。鲁迅翻遍二十四史,得出一个结论:吃人,要么你吃人,要么你被吃。考之现实,说依旧吃人夸张了点,但若取一个比拟的意味,似乎也未必不贴切。“中国入世5年考验政府治理,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第一财经日报》12月6日)这则报道用了如此具有告诫性质的标题,似乎是用一种宏观的视角来描绘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但若网上浏览一下,插草卖病儿这样只有旧社会才出现的悲剧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撞击我们的眼球,无钱上学一死了之的选择也已经见怪不怪,富人一掷千金博美人一笑,原是石崇一流的伎俩,现在也见怪不怪了。

  从国企利润分红说到忠恕之道,又说到民生之艰,似乎扯远了。其实不然。民生之艰,固然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代价,但这个代价的付出程度却并非一个不可掌控的定量。众所周知,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是一定的,但不同的财富分配机制带来的却是天壤之别的生活境遇。遍览世界,垄断行业利润之丰盈无出中国之右者。根据学者吴思发现并定义的血酬定律分析,垄断行业之所以利润丰厚,其从业人员之所以不但收入奇高,福利优渥,而且旱涝保收,皆是因为垄断行业凭借行政权力掌握了规则制定权,通过玩弄规则来保证血酬的最大化。这么说,不光枯燥也没有说服力,不妨结合新闻分析一下:在表达了要征收红利的决心后,李荣融补充说,头两年这些红利应该用于完成企业的改革重组,其次,将投资企业的弱势领域,比如研发。

  李荣融这个补充说明,不啻于向民众的高心理预期泼了一盆冷水。既是红利,则理应属股东所得,为什么要用来完成企业的改革重组以及研发工作?即使如此,也得征求一下股东的意见。国企分红的初衷是必须让钱分到个人手里,用来改善生活——生活成本的日益提升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边缘化,陷入代际恶性循环中而难以自拔,而这对纺锤式稳定社会结构的形成,都是一种致命威胁;经费不足造成的社会保障工作的缺位,如义务教育不义务,公共医疗卫生配置失衡,农民等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保障,都要求垄断国有企业上缴红利来救急呢。好钢用在刀刃上是至理名言。为什么国企红利不是先惠及如干枯禾苗等及时雨的民众而是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呢?这又回到了血酬定律上,既得利益者掌握了规则制定权,从而保证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民众的声音却被湮没了。所以,不惠及普通民众的国企利润分红分明是一种欺骗。而要想阻击这种欺骗,则需要打破几千年来的血酬定律,制定一个按照各种要素贡献分配收益的新机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