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亮“红灯”能遏制官员“投资冲动”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2:00 光明网
倪洋军

  江苏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一份有关今年江苏投资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披露,江苏依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8月初下发的关于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积极展开了对上半年亿元以上和3000万元以上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新开工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共停缓建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新开工项目59个,涉及计划总投资91.3亿元。(2006年11月29日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江苏上半年以来共停缓建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新开工项目59个,涉及计划总投资91.3亿元,似乎不算太多。但是,依笔者之见,这笔数字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试想,如果这些项目没有被“清理”出来,将会有多少资金“付之东流”,又会有国家和人民造成多么大的损失?如果没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的关于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如果没有江苏省有关部门的联合检查,说不定“错误”将无可挽回。那么,是什么促使投资运行一直“热度”不减呢?

  一是官员的政绩冲动。“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坊间老百姓对官员的厚望和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官员有着绝对的“权力”,他们说的话就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实,有的连意见都没向群众征求;他们作出的决定就能畅通无阻地被贯彻执行,哪怕下面是反对声不断。由于有了“权力”的庇护,很多根本没有经过认证、论证、听证的项目上马了。可能没有哪一任领导不想在自己在任时多做点“事情”,多出点“成绩”?而在一些领导的心目中,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招商,抓招商就是抓投资,在这种一环套一环的“潜规则”中,一个个项目上去了,但是环境也被一次次破坏了,甚至还有一批批官员落马了。

  二是监管的政策松动。按理,任何一项工程或项目,都必须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但是,在政府投资的大环境下,“制度”往往会服从于“速度”。有的项目由于是“一把手”亲自抓,一些监管上的程序往往也就由“规范化”转向了“人性化”。加之,具体的监管人员有时经不住投资方“糖衣炮弹”的诱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有了可能。在疏于监理、疏于审核的情况下,一些“违规”项目便能够顺利地从计划、开工到验收,层层过关。

  三是巨大的利益驱动。天下向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官员以及有关人员之所以热衷于投资,那是因为“有利可图”。试想,官员替投资方铺平了道路,让你顺利上马,哪有不意思意思之理。也难怪行贿受贿者双方尽管都知道送礼和收礼是犯罪,但是还是“心照不宣”地照送、照收不误。坊间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话吗?“哪有领导不建房”,“哪有领导不投资”的。

  四是追究的难得启动。尽管谁投资,谁负责,但是一旦出现了投资失误或者“豆腐渣”、“半拉子”工程,却很少见到真正深究具体领导者的责任的,甚至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一边“胡乱建设”,一边“青云直上”,这其中的猫腻,恐怕老百姓是很难知晓了。有时,即使追究下来了,也往往会本着“保护干部”、“治病救人”的原则,使很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经济建设当然离不开投资,但是投资切忌盲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什么该上,什么该下,不但要官员说了算,更要让老百姓说了算。依笔者之见,对违规投资亮“红灯”,还不如下“死令”来得更有效,否则这边亮了“红灯”,说不定那边又开了“绿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