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6:07 人民网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认为唯一一条能给世界带来和平之路是以中国“和”的思想济西方之穷。中国“和”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特别是欧洲后,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重视和推崇。比如,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在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中国素有礼仪之帮之称,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践行着“和”。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出使西洋,他带领将士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驾航海船队出航,经南亚、阿拉伯、西非三十多个国家,到达非洲西岸,此后郑和又六下西洋。当时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凭当时的国家实力,中国可以把沿途的任何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人崇尚“和”,对沿途之国秋毫无犯,而与所经各国都进行了文化交流和友好贸易。郑和航海后八十七年,欧洲人哥伦布才率领几十人乘三艘小船到了美洲,以后又两次到达美洲,他们残酷追杀当地居民,开辟了大片殖民地。与西方列强相比,我们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例举不胜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更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世界和平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与国的关系上,我们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处理各种文明的关系上,要“善解能容”,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4、人自身的和谐。当前识者每以社会存在下列问题为忧:即一部分人功利之心较重,只知夺取而缺乏奉献和服务的精神;大家对社会关怀不够,一般人员受相当教育,但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碍教育整体发展,并且影响健全人格的养成。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自身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实现人自己的和谐,即解决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矛盾问题,要通过外在教育、管制和个人修养、实践,即自律和他律的途径。国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对人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妨先从康德的“消极义务”做起,如不污染环境,不乱杀生……还有很多“不”。这些“消极义务”能产生积极影响。这样一来,个人的修养与实践,他人的教导与劝说,再加上公、检、法的制约,就能实现人自己的和谐。

  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靠发展,二靠公平。社会发展了,增加了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最终实现共国富裕创造条件;而如果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影响社会发展。

  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改革已到关键时候,更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举例说明,当今非洲不少国家处于饥荒、战乱之中,哪有和谐可言呢?可见,发展对于社会稳定之重要。当然,我们所追求的是科学发展,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协调,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

  2、是不是有了发展,就有了社会和谐呢?回答是否定的。要实现社会和谐,还要有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基本条件。没有公平,势必社会不稳。如果国家总体上有了发展,但只有少数人富裕了,大多数人贫穷落后,少数人拥有各种发展机会,而大多数人受到种种不公平待遇,社会一定是不安定的,更谈不上团结了!比如,中国历史上曾爆发多次农民起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社会不公平,所以农民起义往往打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说:“我们没能加强党的领导和实现社会公平,导致极少数人一夜暴富,而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在下降!”再比如,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很发达,但缺少公平正义,因而游行示威不断,社会潜伏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实现最广范围、最大程度的公平。

  实现公平首先要力求起点平等,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其次通过政府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尽可能的平等。我们要把多数人的利益,多数人的愿望,多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情绪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每项政策出台都要坚持总体受益原则,尽可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对各方面群众的教育引导,使群众正确认识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要逐步完善社会调节机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愿望主张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来。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作者单位:农工民主党九江市委员会)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1】 【2】

刘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