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理论干部的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8:00 光明网
严雨龙

  与近年来不时有领导干部发出铿锵有理有力的言论,赢得社会阵阵掌声相比,读和听领导干部的理论文章、讲话报告,总给人以枯燥平庸的感觉。少有创新,更难得予人茅塞顿开的高论精论。理论思维能力、水平是干部的重要素质。从大量的表象上看,现在领导干部普遍能说会道善写,而且其表达呈现出越来越“理论专业”的趋势。这个现象说明了领导干部总体上重视自身的学习、思考。同时也存在“实践不够理论来凑”的问题。

  干部的理论与专家学者的理论,应该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是立足实践的理论认识、体会,重在实践的启示、指导,现实方法运用;后者更多的是基于研究,是对理论的阐释、宣传,贵在对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指向的是破解现实难题,而非坐而论道。但是。干部的理论——领导干部的讲话、报告以及理论文章中体现出的“专业化”现象,反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疏散。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术化”。近些年有关“生态”、“循环经济”、“和谐”等等理念,一经提出,不少领导干部马上就有了“长篇大论”。较为明显的是工作报告后面所附的“名词解释”越来越“丰富”。工作报告真给人以学术报告的感觉。即使是个很具体的工作会议,甚至就是工作意见,有的领导干部的“讲”“写”起来,就非常的“经典”理论,完全可以直接拿到理论专刊发表(实际上理论专刊里确实就有这样的领导干部文章)。对于这些讲话、文章,干部群众真的听起来吃力看着很累。而也有的领导干部索性就接连出版“理论专著”。此类干部理论大多是“时髦观点”+现实例子,那个例子还是反复被“理论”“改装”的。比如区域经济、块状经济、生态经济等等,在他那个“理论”里前后都是那么几件事,不过是换换理论“标签”。有的几乎便是口号似地几个概念,或者纯文本理论。难怪讲话报告意见之外,不能不再搞个“操作版”。讲写头头是道,行却毫无章法。这么股风的吹动下,一些领导干部似乎就是个理论工作者。习惯于纸上谈兵、沙盘推演。

  二是理论“文化化”。当前无论是经济发展改革还是社会建设管理,面对着一些难题是错综复杂的,综合性统筹性强,需要有较强的理性思考和创新的理论指导。但是有个现象比较突出,即“工作”分割“理论”,换句话说是把工作当理论,理论文化化。比如继前些年的生态工商、生态学校、生态医院,今年就流行了和谐交通、和谐城建、和谐教育、和谐农业、和谐审计------。仔细听听读读这些“理论”,实际上仅仅是该行业的某些工作。工作以理论的形式出现,实质是对理论的不解、曲解,或者是误解。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思想,而绝不是行动的条例。生态社会,和谐社会是整体上的有机构成,不是零星拼凑,理论一教条地拆解,便失去原来的意义。这正如即使单个人的动作都很规范,但组合成一个集体时,仍然不能协调一样。干部的这种理论思维,实质是将理论“文化化”。不是深入感悟工作之理,实事不求“是”,而是图个赶时髦凑热闹变花样的感受。

  三是政策理论化。中央制定出台的有关农民工、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原本就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工作。然而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到了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手里,却成了标准的理论,什么重要性、重大意义、需要怎么的辨证认识,如此这般引经据典地予以理论。就这么“认识”上的理来论去,以“评论”的手法,硬是将政策理论化,政策结合实际,成了理论联系实际。一个比较典型的事实是干部对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那几乎只是个“理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纪律”当“道理”讲。其实不准受贿就是不准拿别人的钱,不准公款吃喝就是不准用公款买单。重要的就在于行动上的“不”,用得着在怎么“不”如何“准”吃啥喝啥上“理论”不休么?干部的这些“理论”,一定程度上软化了政策,虚化了工作,美化的是自我水平。

  干部的理论是一个活生生的实践理论,应当生发于实践,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放样,不应是自我的一个标榜。它是通俗的管用的,虽然不失语粗词糙,但理真,无不闪烁思想的光芒。实际上我们许多领导干部往往脱稿而说的,街头田间现场所讲的,却是那么精彩,充满了理论智慧。时常看到媒体上记者报道的(比如人民日报的“声音”栏),一些领导干部的言论,真是切中时政,妙语连珠,深富哲理,真知灼见。如雷贯耳,常常引发干部群众强烈共鸣。遗憾的是不少一到了会议、报刊理论专版的文稿里,就变的很是“文本”,缺乏了生机活力。这一现象同样值得我们理论宣传的思考,是否应更多地采集、关注干部(包括专家学者)的“声音”,而不必非得“全面深刻”的理论。使我们的理论之树增添更加灿烂生动的亮色。或许这也正是对理论创新的切实鼓舞推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