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宿迁医改成功与否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0:23 红网

  “宿迁医改的尝试,其经验和教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医卫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2月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抛出了一份《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对宿迁医改给予积极评价。(1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在半年之前,北大版的调查报告则对宿迁医改得出相反的结论:“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

人担忧。清华和北大这两所百年学府,又得要打上一阵口水仗了。但在笔者看来,这乱蓬蓬的争论,只不过是改革的话语权的争夺罢了。而百姓和商人则站在一边,看猴玩耍,谁要演得好就给谁多一点掌声。

  但是掌声之后,宿迁这轰轰烈烈的卖光式医改,就可以由清华代言宣布成功了?或者说由北大判定失败“缴枪不杀”?“看病难”和“看病贵”这医改的两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显然,这似乎太儿戏了。真正有资格说成败与否的人,不是宿迁市的领导,也不是北大清华,而是当地老百姓和全国人民。

  实际上,无论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是否可以得出失败的结论,也不管是否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市场化的模式,但至少大家已经对一个基本事实形成了高度共识,也就是在全国医药流通市场统一的背景下,不管是在宿迁还是在哪里,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正在成为民众不堪重负的担子,看病并不会比以前便宜,而是更昂贵了。换句话说,宿迁并不是传说中的“桃花源”,医药费不会逆市而降。

  解决这个疑问之后,我们再来看宿迁卖光式的市场化改革,是不是一味良药。我们都知道,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而得到基本医疗保障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不管这个公民是穷还是富。宿迁这种卖光式的医改,实质上只是“绝对市场化”的代名词罢了。宿迁医改的最初动力是政府为减轻负担,进而试图想从市场化中谋求医疗保障机制的运行,既可甩包袱,又可取悦市场,缓解百姓不满。但从其改革的路径分析,笔者倒是觉得如果说医改真的成功了,那也只是医药流通利益链利益了,政府终于在很大程度上甩掉了财政包袱了。

  但当政府甩掉医疗的财政包袱后,就会面对一个更为巨大的医疗保障的资金空洞。宿迁把卖光后得来的几百万资金,以“杯水车薪”投入医疗保障中,只不过是挖肉补疮罢了。百姓没可能摆脱“看病难”、“看病贵”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卖光之后的医疗市场化,显然跟医疗保障的福利性有天然的冲突。

  由此及彼,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改革中的一个基本模式问题。正如社会学家孙立平在《一场只有输者的战争?》一文中指出的,“如同医疗体制的改革一样,我们一些领域的改革事实上不是以建立一种新体制为目标,而是以减轻财政包袱为目标。”如果新的体制,继续运行在高度不规范的轨道上,那么,从根本上说,它仍将是一种成本和资源浪费巨大的体制。

  你说,老百姓会支持这种改革吗?这种改革就能轻易说成功?

稿源:红网 作者:丛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