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农贸市场和它的流年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1:20 东南快报

  昨天上午,家住厦门古城东路,已年近花甲的黄先生怀着异样的心情来逛厦门第一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舍不得离开。

  厦门第一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简称第一市场,是厦门市第一个成立的农贸市场。据了解,这个市场在民国时期就已形成,是一个长约250米,宽约6米的长廊,里面有着丰富的农贸产品,还有一些厦门特色小吃。

  目前,该市场总经营户209户,其中本地户84户。

  由于属于占道经营,又不符合改造条件,这个见证厦门百年历史的农贸市场,即将在“农改超”洪流中引退。

  

百年农贸市场和它的流年往事

  

  变迁

  八旬阿婆和百年市场

  昨日上午,第一市场内菜摊、鱼摊、特色小吃摊讨价还价声不断,该市场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关闭,将是厦门市“农改超”工作中首个关闭农贸市场。

  吴阿婆已年过八旬,在市场里经历了由挑担子摆摊、用板车推、再到搭盖成店面开店,目睹了第一农贸市场60余年的风风雨雨。

  虽不识字,不会去看报纸,可第一市场将关闭的消息,还是从摊贩们的言语中传入了吴阿婆的耳中,这让老人很是伤感。

  吴阿婆曾听老一辈的人说,早在民国时期,第一市场就已存在,大都是一些附近的菜农自己种了菜,吃不完就挑到此地来卖,当时大部分产品都是蔬菜。

  吴阿婆说,解放前即她20岁左右,第一农贸市场就已初具规模,菜贩增加了不少,各种蔬菜渐入该市场。当时第一市场都是露天的,面积还不止于现在的一条长廊,包括入口处的药店及药店旁的小巷。但整体上说,并不规范,没有固定的摊位,而是以时间先后为准,先到者优先,能占到好位置。

  当时的菜贩根据有无牌子分为两类人,分别称为“小贩”(有到相关部门购票,获得许可证后,就到蔬菜公司进蔬菜,再用担子挑到第一市场卖)和“黑市”(没购票没获得卖菜许可,直接拿自家的菜去卖的菜农)。

  当时整个第一市场有牌子的才四五个,而吴阿婆就是其中一个。她说,那些“黑市”一般都躲在角落里卖,一见管理人员,就挑起担子赶紧逃。

  解放前夕,飞机时不时轰隆隆从上空经过,还不时传来枪声,有些菜农们很担心害怕,就不敢出门卖菜,但吴阿婆因家里有七个孩子和老母亲要养,她还是每天照常到菜市场卖菜,那时的菜市场稍微清淡了些。

  后来,摊贩们便改用板车装菜,然后推到菜市场卖,瘦肉、生鲜等也渐渐流入第一市场,产品越来越多。吴阿婆回忆说,每天工商人员还会过来,根据货物数量缴收五元十元不等的税费。

  转眼到了文革期间,全国动荡不安,一片人心惶惶。吴阿婆说,市场进入没人管理状态,可第一市场不仅没遭受“灭门”之灾,却反而更热闹了,有些小贩趁虚而入,拿更多的产品到市场上卖。

  1979年,第一农贸市场正式挂牌成立。之后,摊贩们便开始自己搭盖棚架,弄成店面,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开店的开店,摆摊的摆摊,第一市场也由露天的变成了有搭盖棚架的市场。后来,为防日晒雨淋,他们又在走廊上方各自搭盖上薄膜,后嫌不雅观,工商人员将薄膜拆除,统一重新安装。

  吴阿婆则拥有了第一市场入口的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并由原先的卖菜改为卖衣服。

  吴的丈夫40岁时,便丢下老母、她和6个儿女撒手而去,而吴阿婆靠第一市场的这家店面撑起了整个家。

  第一市场和吴阿婆走过了几十个春秋,以前和她同批卖东西的摊贩们,有些已经去世了,有些则眼瞎或走不动了,而她也把店面交付给了儿女们,虽不管事,但她却和第一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两脚必踏进店内,偶尔还帮忙卖些衣服。

  伴随了60年的第一市场,说关闭就要关闭,吴阿婆心有不舍外,更是一种心痛。

  情结

  搜寻“城边市场”记忆

  第一市场管理值班处一位李姓负责人介绍说,该市场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1979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厦门最早的市场景象,有百年历史。至今,已有250多个摊位,10家店面,。

  记者看到来这里买菜的多为中老年人,买卖双方彼此都很熟悉。

  市民陈阿婆说,她家住在离第一市场100米的地方,她从1966年开始就在这里买菜,至今已经在这买了40年的菜。以前,家里4口人,她差不多一天跑市场两趟,后来两儿子娶媳妇了,又有了孙子,家里增到8口人,儿子孙子想吃甜点或草莓什么的,她就出来买,很方便,多的时候一天跑8趟市场。

  据摊主们介绍,最近几年,一些归国的老华侨每来厦门,都要特地到第一市场故地重游一番,到当年的“城边市场”寻找以往的记忆,买些厦门小吃或有厦门特色的衣物带回去做纪念。

  他们称,第一市场似乎已成为厦门的“中华老字号”,成了老华侨忆旧的地方。

  出路

  市场关闭大势所趋

  虽有不舍,但是农改超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附近市民和摊贩说不反对这一形式,但他们提出是否可通过改造来保留该市场。

  记者从厦门市贸发局了解到,由于该市场属于占道经营、面积狭小、设施老化,不符合消防、购物环境等要求,不得不将这个老字号的市场关闭。政府会采取培训、社会保障、符合条件的优先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来帮助因市场关闭“再下岗”人员。

  据11月末召开的厦门全市推广生鲜超市改造农贸市场工作会上消息,厦门市“农改超”配套扶持政策已相应出台。改造清场或确定关停的农贸市场,将根据政策获得一定的财政补贴。

  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处副处长姚震宇向记者透露,厦门市、区和街道正在建立清场、应急等架构。厦门市政府已经制订关于“农改超”的相关安置和补偿措施,思明区将会制订一个适合该区的小方案,预计本周可拿到具体的方案。

  记者拨通了思明区农改超领导办公室的电话,一位邱姓工作人员说,相关工作还在进行中,目前不方便透露。

□见习记者 高金环 本报记者 林晓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