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载歌载舞花鼓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1:29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花鼓灯年年有,都没有今年玩得丑,大兰花倒有一百多,小兰花也有九十九。”今年十月、十一月期间,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安徽省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相继在蚌埠和凤台开幕。“千班锣鼓百班灯”,花鼓灯这一名列“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工程”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中华民族汉民族创造的、保存最完整的民间歌舞艺术重放光彩。值得注意的是,花鼓灯不仅是敲敲打打、蹦蹦跳跳,而是呈现载歌载舞的红火局面。

  花鼓灯载歌载舞的原生态

  花鼓灯相传出于夏朝,真正有史可考源于宋代。从古至今的千年风雨中,始终以华夏文明的主体形象出现,是研究我国民间歌舞艺术的“活化石”,在我省怀远、凤台、颍上一带是目前花鼓灯的中心流行区域,所谓“千班锣鼓百班灯,村村都有花鼓灯”便是描述当时的鼎盛局面。

  “玩灯的共有千千万,都是淮河两岸人”。花鼓灯艺术是淮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它集歌、舞、乐为一体。就舞蹈而言,有300多个语汇、50多种基本步伐,是世界上单一语汇最多、最能以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民间舞蹈之一,以热烈、奔放、敏捷、灵巧、优美、细腻的艺术风格和舞蹈语言体系的丰富性系统性,成为汉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其动作大多从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提炼发展而来,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花鼓灯的另一部分——灯歌,基本曲调则大多来自淮河两岸的民间小调,内容极其丰富。花鼓灯锣鼓更是自成体系,它自由灵活音色变化丰富、富有极强的旋律感,是花鼓灯歌舞的灵魂,民间流传着“锣鼓一响,脚底板发痒”的说法。

  历史上,传统的安徽花鼓灯一般歌舞并重、歌舞白俱全。花鼓灯得以广泛、长远地流传,与灯歌的贴近现实、打动人心有着密切关系,如《抗日歌》、《戒赌歌》、《懒惰歌》等内容和曲调都很丰富。但可惜的是,建国以来,花鼓灯被美誉为“东方芭蕾”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偏重于舞蹈,忽视了灯歌的传承,久而久之,唱灯歌的人少了,编创灯歌的人少了,流传下来的灯歌少了,研究灯歌的人更少了。在花鼓灯主要流传区域,灯歌创作和演出变得稀少,而且更是基本已经在教学中被废弃。现在,几乎只有一些高龄的老艺人等极少数人会唱灯歌了,如不抢救,很可能会很快泯灭,从而使花鼓灯失去原生生态的一个方面,失去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保护花鼓灯不忘灯歌

  2004年,花鼓灯被国家列入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并被设为专业性试点;2006年,花鼓灯又被归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南戏(黄梅戏)北舞(花鼓灯)”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各地把花鼓灯保护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程,遵循“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按照“保护花鼓灯原生生态、原生形态,实现优质基因活体传承”的目标,启动了以原生态保护和建立活体传承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保护和发展措施。

  蚌埠市作为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基地,专门制定了花鼓灯保护十年规划,组建了市长领衔的市、县(区)、乡、村四级花鼓灯保护组织网络、花鼓灯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花鼓灯保护专业委员会,同时制定了《蚌埠市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的规定》,把花鼓灯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凤台县同样也采取了系统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花鼓灯重舞轻歌的现象,早有老艺人、专家和记者发出呼吁,并得到主管部门重视。蚌埠市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便创作了歌舞剧《玩灯人的婚礼》,注重花鼓灯歌舞的平衡发展。80年代开始对灯歌进行系统整理和对花鼓类音乐进行系统阐述,又将花鼓灯音乐研究作为花鼓灯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出版了《花鼓灯音乐概论》,同时大力推进灯歌传承工作,推出了如常谦德、杨再秀等著名灯歌手,创作了如《好一个中国花鼓灯》《红伞一举出彩云》等新灯歌。近年来,蚌埠市在每年定期举办的花鼓灯歌舞灯节时,从节会名称到内容安排都注意体现歌舞并重,同期还召开高端花鼓灯研讨会,并引进高校资源深入开展灯歌学术研究。

  “花鼓灯艺术之乡”凤台县针对熟悉传统灯歌的花鼓灯艺人普遍高龄的实际,组织开展了“弘扬花鼓灯艺术”征文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对传统灯歌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他们专门赶赴刘集、大山、丁集、桂集等乡镇寻访老艺人,受到了老艺人们的大力支持。大山镇的孙长义老人一听说县里来收集灯歌,别提有多高兴,非要穿上表演服边唱边跳不可;桂集乡的胡银堂老人平时爱收集灯歌,把自己整理的90多首灯歌全部交了上来;丁集乡的张廷武老人年近八旬,牙掉光了,边唱边比划,尽可能地让纪录人员准确记清歌词。据初步统计,此次凤台县已收集原生态灯歌达600多首,花鼓灯记谱23首。

  欢歌乐舞中寻觅商机

  花鼓为媒,经贸唱戏。花鼓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城市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佐证,也是城市招商引资和开放发展的闪光名片。在这次2006中国花鼓灯歌舞节暨蚌埠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蚌埠市推出了147个招商引资项目,涵盖了工业、农业、旅游业、基础设施、能源等八大类,总投资300亿元,47个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现场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近70亿元。在第七届安徽省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上,凤台县签订了16个合同项目,总投资额5.92亿元。

  花鼓为媒,借会招商。近年来,各地借弘扬花鼓灯传统艺术,深度拓展经贸天地,推进艺术与经济的融合,提升经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充分展示自己“沿淮名城”的新形象、不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吸引海内外广泛的投资开发,实现“双赢”。

  目前,自觉保护和传承花鼓灯行动在淮河沿岸已经蔚然成风。

  但是,要彻底改变花鼓灯“重舞轻歌”的现象仍然需要长期的努力,尤其需要整个花鼓灯播布区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共同加强民间灯歌艺人培养,培养一批具有更高水准、更有影响力的歌舞并重的歌舞作品。并通过不断演出、传唱,推出一批名歌灯手和精品力作,形成灯歌传承强势。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达到歌舞并重,同时发展,相得益彰。

  【特别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