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1:33 人民网-华南新闻

  

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今日关注)
二○○七年毕业生双选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九万多大学生前来求职。记者近日来到深圳人才大市场采访,巧遇慕名而来的中南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旭,他对记者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找事业的起点,求职的艰辛只是生活对我们的磨练,坚守一份自信,相信深圳总有一张办公桌属于我。”而在此设摊招人的东北小伙子刘成告诉记者,他当年也是大学一毕业就贸然来到深圳,下了火车,两眼一抹黑,后来听人说有个深圳人才大市场,于是就泡在这里,最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拥挤着成千上万的求职客的深圳人才大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已是名声在外。

  十年辛苦不寻常

  深圳人才大市场与深圳人才交流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市场部经理万虹介绍说,自1997年成立以来,他们每周开6场现场招聘会,日均进场单位150家以上,日均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6000—8000人次,向社会提供3000—4000个就业岗位信息。进场求职人数、进场单位数、提供的就业岗位数、网站访问量、择业成功率等多项指标一直稳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特别是进场交流人数,一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人才市场前列。10年来,已累计为上百万的寻梦者实现了梦想。

  今年10月份,国家人事部副部长陈存根考察了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后,高度评价说:深圳人才大市场管理规范,既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又带动了全国人才市场的发展。

  唱好“公益”主题歌

  深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郑举武告诉记者,深圳人才大市场始终铭记“公益”二字,坚持人才交流服务的公益性方向。他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还相当低,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每一个大学生后面都有一个家庭,都有无数双渴望与期待的眼神,我们只有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才能让他们满怀希望而来,带着创业的激情与梦想而归。

  去年底,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了深圳市2006届高校毕业生“双选会”,600多家用人单位设展揽才,两天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万多名毕业生免费入场。中心的流动党员们自发组织“义务政策咨询团”,成为“双选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统计,深圳人才大市场每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服务高达50万人次,行业性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高达30万人次。给无数在深圳的求职者和创业者留下了许多温馨美好的回忆。

  也是在去年底,在深圳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人才交流年会上,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倾倒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事干部。大家开始时还以为是邀请了什么专业文艺团体,后来才知表演人员全是深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的流动党员,不由大为赞叹。据了解,中心每年补贴几十万元用于流动党员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于细微处见服务

  对于招聘单位与求职者来说,最关注最关心的是诚信。大学生害怕落入“求职陷阱”,招聘单位又担心招来混水摸鱼的“南郭先生”。为此,深圳人才大市场积极开展诚信建设服务,杜绝发布虚假信息。

  为防止有些求职者持伪造的假文凭进场滥竽充数,中心在六楼设立文凭验证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我们一共收缴了两万多本假文凭,涉及到全国绝大多数的大学。‘李鬼’们现在收敛了许多,用假文凭求职有减少的趋势。”

  为了帮助大学生成功求职,深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应届毕业生举办培训班,辅导他们如何制作简洁明了的简历,如何应对面试,如何坦诚交流,如何介绍自己,如何增强自信心,如何要求薪酬待遇。来自兰州大学的陈叶婵说,刚来深圳求职时,因为自己本身性格内向,在面试时常常语无伦次,错失了很多机会,自信心倍受打击。后来在人才大市场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变得开朗大方,学会了如何流畅地表达,真诚地交流,最后在一家咨询公司成功找到了合适的职位。

  深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目前深圳市人才网的数据库里已经累计存储了100多万份用人单位招聘的信息。今年上半年超过3万家用人单位在深圳人才网上招聘,提供职位超过48万个,上网登记的求职人员近832万人次。

  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的大学生吴慧告诉记者,去年,她从山东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因为男朋友在深圳工作所以想来深圳发展。但男朋友在深圳也是立足未稳,帮不上什么忙,于是她经常上深圳人才网上浏览招聘信息,觉得合适自己就投简历,本来没抱多少希望,出乎意料的是深圳竟有几家公司向她发出面试通知,最后有一家颇有实力的公司录用了她。没花什么钱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让她喜出望外,男朋友也称赞她独立能干。如今已组织了美满家庭的小吴由衷感慨:感谢深圳人才网,让我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感谢深圳人才大市场,给我们搭建了事业的平台。她说,深圳是个创业的好地方,没有地域歧视,企业都是唯才是举,我热爱这片热土,是她成就了我的梦想。

本报记者 甘 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