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视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2:39 江南时报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高中三年,学生要“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同时对课外阅读的对象作出了规定,要求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这就是说,高中生要打破以往阅读的随意性,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内潜行为。阅读不单单是知识“量的积累”,更是“悟的过程”和“人文性的飞跃”。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审视高中生阅读的现状,并以前瞻的视界来解读。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被束缚在教材中,没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鼓励学生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据调查,“近80%的学生希望每周有两节课以上的时间进阅览室,85%的学生希望每周至少有一次从图书室借书的机会。”而事实上,由于没有自习课、课外活动课学生又不能自行安排,所以就很少有上图书室借书、进阅览室阅览的时间,阅览室、图书室的利用率也就大大降低了。审视目前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我们越来越痛苦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的现状与要求之间有着很深的鸿沟,跨越的迫切性不容置疑。

  课外阅读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新课程语文教学法的必需。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这一最基础的问题必须再一次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提高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深度

  现在中学生课外阅读很多都是盲目的,漫画、言情、武侠之类作品备受中学生欢迎。这样无疑降低了高中生阅读的品质。阅读课外书要重视书的质量、深度,要多引导中学生阅读些对自己有利的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益的书,使自己拥有“广搏”的知识面,了解时代发展的脉搏,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要把握书中精华部分,吸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用所学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

  二、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高考成绩

  在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意识里,课外阅读和高考成绩是一大矛盾。而现行的高考考试的命题原则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和高考成绩不仅不矛盾,相反却是相得益彰。高中生要学会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成绩。以语文为例,语文高考命题原则是“知识点在课内,题在课外”,课外阅读的材料选择往往以文化散文居多,学生的课外阅读面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好。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的报刊杂志书籍,尤其要诱导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曹禺、巴金等大师对话,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这样的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的成绩。

  三、用图书资源库建构高中生阅读平台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是学校选择图书,建设图书馆资源库必须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就必须有相关的阅读资源。因此,开展高中生阅读训练,首先必须加强图书资源库的建设。学校要购置阅读必备的材料,完善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建设,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优美的环境设施和充足的资料。对课外读物的选择,选择的优劣将直接影课外阅读的效果,而最优化的选择组合将会取得最经济的实效。此外,我们还要在课外阅读的计划、阅读技巧、阅读方式、时间安排、效果检测等方面做必要的有益探索,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开放性的。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课处阅读有着广阔的天地。正确地审视现在的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的思维便获得了一次飞跃,给我们一个前瞻的视界。以前瞻的视界来引领高中生课外阅读,一定会开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新局面。

新沂市第三中学 杨明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