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十而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3:4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六十而立
徐迟孔子曰:三十而立。徐迟先生却曾经不无幽默地说:我是三十公岁六十才立啊!

  1996年12月12日,是先生的祭日。时间流逝得真快,他老人家离开这个世界已整整10年了。随着时间的远逝,他对我说这话的情景却越来越清晰,印象也越来越深刻。

  那是1995年12月22日。那天上午,他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到他家里去一下。我怕先

生有什么要事找我,便匆匆忙忙赶去。落坐之后,先生对我说:我的这套四卷本选集出版,你们帮了不少忙,送你一套留作纪念吧!我有些受宠若惊,忙伸手接过他递给我的精装本《徐迟文集》。

  我知道先生已经编好他的14卷本文集,但有关方面不能一次全部出版,只得先期出版4卷。我捧着先生的文集对他说:“这是您留给我们的珍贵财产!”先生摆了摆手说:“检阅我这一辈子,也没写什么好东西,遗憾的是我是三十公岁六十才立,能让人记住的恐怕也就是60岁之后写的一点东西。”先生说这话时不无幽默,又有些沉重。

  我有些疑惑不解。他见我一脸疑虑,便给我讲起那些不愉快而又愉快的往事——

  “文化大革命”中,徐迟先生被派到“五七”干校劳动,任务就是放牛,牛儿吃着青草悠闲自在,他也忙里偷闲坐在草地一角看书。他说,为了排遣寂寞的痛苦,就找书读,其他的书不能读,他就读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他就是在“五七”干校读完的,不仅是读,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写下不少读书札记。

  1975年7月,徐迟还在干校里,有关方面通知他,要他准备退休。从1966年到1975年,快10年的光阴,这正是先生生命的黄金时期,挨批挨斗不说,最痛苦的是手中的笔被剥夺了,不想现在就要退休了。他有些怅然,也有愤愤然,便对有关负责同志说:“那么好吧,要退就退回原籍去,那倒是我素来的愿望。”这年夏天,他来到湖州,住在他的学生施振华家里,忙于奔走在南浔、湖州和杭州之间,寻找人生最后的驿站。

  真是世事难料。1975年正是风云变幻莫测的时候,有关方面又重新分配了他的工作,并限期报到。不久,他带着书和简单的行李,从干校回到湖北省文艺创作室。又过了些日子,横行一时的“四人帮”被打倒,中国面临百业待兴的局面,诗人徐迟似乎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他也“从长久以来的冬蛰中苏醒过来”,不由“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那胸中压抑太久太久的激情需要喷发啊!于是,家还没来得及安好,他就深入到江汉油田采访。

  1977年元旦,他兴致勃勃地登上江汉油田高高的钻塔,站在塔顶,迎着新年旭日的朝晖,他深情地朗诵着诗人臧克家的诗:“天高地回势巍峨,斗室谁肯坐婆娑。胜景贪看随日好,余年不计去时多。闻鸡志壮犹起舞,引吭兴豪欲放歌。四海翻腾风雨骤,思投碧浪叱微波。”这时,他已62岁,“余年不计去时多”,“引吭兴豪欲放歌”,先生正是借诗言志啊!不久,他很快写出了反映石油战线王铁人模范事迹的报告文学《石油头》。

  接着,他“先是在地学、地质力学的领域里跋山涉水”,“后来在数学、在解析数论的王国里,探微索隐”,再后来,流体力学、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古动植物学等领域他都去“奔波一番”。他的脚步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他深刻的脚印。就这样,他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急的涡漩中》……为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树立了一座座里程碑。

  事后一想,也真是,如果没有60岁之后的徐迟,徐迟还是今天的徐迟吗?!

  日子一晃,我也年近花甲了。我在想:六十之后该立点什么呢?!

谢克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