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提升商业礼仪,要相信市场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6:00 光明网

  北京市商务局日前公布了《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试行)》,对商业零售企业员工的仪容仪表、服务礼仪、服务行为、服务用语均作了详细规定,比如,禁止心不在焉、含糊其辞或边回答边做与顾客询问无关的事情;禁止用轻蔑或审视的目光扫视顾客等。

  说起来,有关部门所要禁止的这些现象,若干年前在北京确实普遍存在。至少从上

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餐馆、宾馆、公交等行业服务员的态度、作风,就成为舆论议论的热点话题,80年代的相声中就多有讽刺。有关部门也几乎年年发红头文件,整顿行风。

  不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情况大有改观。

  何以故?除了社会进步和政府推动发挥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市场发挥了一种驯化作用。

  亚当·斯密在他的《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中专门讨论了商业对人们习惯的影响。他说,“商业一旦在一个国家里兴盛起来,它便带来了重诺言守时间的习惯。”“一个人如果常常和别人作生意上的往来,他就不盼望从一件交易契约来图非分的利得,而宁可在各次交易中诚实守约。一个懂得自己真正利益所在的商人,宁愿牺牲一点赢得的权利,而不愿启人的疑窦。”其实,一个市场上真正的交易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出守约、守时的习惯,还具有驯化人的其他野蛮性、使人趋向于文明行事的功能。

  秘密就在于市场内在的机制中。在自由市场中,一个人必须依赖与他人进行交易、向他人提供他人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才能够增进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市场中增进自己利益的惟一途径是更好地服务每一个交易对象。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大家争相更好地服务他人。因而,在市场中,服务他人并不跌份儿,不仅因为这是在增进自己的利益,也是因为,在市场中,每个人都必然既是消费者又是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者。

  当然,有一些愤世嫉俗的人士会指责说,市场中的这种文明、热情、周到是一种虚伪,是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而伪装出来的。但文明本来就是“化性起伪”。所谓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一年到头都在伪装文明,那他就确实已经是文明的了。在一个陌生人世界中,何必去管人家内心是怎么想的,只要他的行为合乎商业文明的外在标准就够了。

  北京的商业气氛也正是随着市场发育、扩展而逐渐改观的。其实,老北京的商业礼仪是出了名的优雅、文明,几乎所有名家关于老北京商业的回忆都是温馨的。但完全计划经济以后,一些商业服务业产生了一种官气,短缺经济又让服务员有一种奇货可居的优越感,企业声誉与个人利益又没有太大关系,他也不大在乎自己恶劣的形象、话语、行为对企业生意和声誉的损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某些野蛮本性不受约束地就流露了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使短缺经济逐渐成为历史,私人企业更多的出现,国有企业也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此时,服务业从业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约束自己,用自己文明的一面来吸引消费者。

  当然,大约也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机制,让京城有些服务员即使面临市场压力,也难以改变过去形成的恶劣习惯。但经验证明,政府针对这种情况制定礼仪规范,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最好还是促使企业自己积极地想办法,这就必须打破垄断、放开市场。一个定理是:垄断行业的服务水平肯定低于竞争性行业。所以,政府更应该去做的,是制定公共政策,放开市场,服务市场,规范市场,保障竞争,打破垄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