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要一味指责大学生毕业生“低不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6:00 光明网
周家和

  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大量岗位大学生不愿去干。于是便有人指责大学毕业生就业观陈旧,“高不成,低不就”,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愿去基层,不愿从事艰苦工作,什么眼高手低、心浮气躁、缺乏敬业精神等等,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股脑儿都指向大学生。似乎只要大学生就业观转变了,就业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很不公正。事实上,大学生“低不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味指责大学生。

  首先,我们想问题不要只站在一个角度,要换位思考。大家不妨设身处地为大学毕业生和这些家长想一想,现在一个大学读下来,各种费用加起来,一般要花8万元左右,连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都曾在全国高校工作会上说:“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的学费标准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起上世纪90年初增加了数十倍。而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只增加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现在孩子上大学是一种教育高投入或谓之教育高消费。试想,在现实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这样高的投入,学生和家长的就业期望值哪能不高?现在大学生就业大众化了,大学教育收费是不是大众化了?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找的工作岗位收入不足1000元,这8万元投资何时能收回?如果是家庭生活困难靠贷款读的书,这点工资收入只够维持日常生活开支,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还完读大学的债务啊?如果我们不注意到这样的成本,只是单方面倡导大学生就业降低对工作岗位报酬的期望值,是否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缺少对人情世故的必要尊重和考虑。

  其次,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底线,如果突破了,大部分人就不会去做,大学生就业也是如此。虽说工作岗位没有贵贱之分,但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分,还是有简单与复杂以及技能知识要求高与低之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量简单劳动就业岗位空缺与大学生就业观没有必然的联系。许多大学生为什么不愿去私营小企业或乡镇小企业呢?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私营小企业、乡镇小企业工作岗位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劳动,而且缺乏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劳动用工中又存在许多有悖法律法规的行为。大学生到这些企业工作存在一种恐慌、担忧心理,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去?现在城市岗位最需要的也最容易就业的是小饭店的女服务员,人高马大的男保安员,干体力活的年轻人,有些工作岗位连农民工都嫌苦、脏、累,收入低而不愿干,何况是大学生。有的地方和单位已出现了“民工荒”,是否也要引导农民工转变就业观?不分析内在原因就断言大学生就业率低是就业观的问题,难以做到以理服人。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个方面不容忽视,一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平均工作报酬还不尽如人意;二是许多大学的专业设置还没有市场化,没能真正做到“以销定产”。笔者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出主意,想办法。大家不要扳起脸来对大学毕业生指手划脚的指责,而对他们的苦处难处不闻不问。无庸讳言,大学毕业生中确实有人“高不成低不就”,但只是少数,并没有代表性。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已经很实际了,他们不是不能吃苦,只是不愿突破就业低线。其实他们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只是请求把握他们命运的老总们付给他们稍微像样点的工资,不要利用大学生就业难之机,大肆压低已付出高成本的优质劳动力的价格。

  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同时,也应当转变思路,对目前事实上存在的读大学人均高收费,毕业后工作岗位人均中低收入的做法能有些反思。做生意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那么读大学个人的教育投资要不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呢?教育的重要性,大道理谁都会讲,可对个人来说,这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了。

  注:张保庆的讲话引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6日《让穷孩子也能上大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